一、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能够看到别人的错误,而是看清自己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察觉不到自己心性之中存在的弊端,然后总会盯着别人身上出现的问题,并且还会在无意识状态下抬高自己的道德准则,以此去批判别人。
这是人性最卑劣的地方,同时也是世间痛苦产生的根源,所以人生要有谦虚谨慎的思想,以便于约束人生的错误。
《围炉夜话》之中有一句话说: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古人以往之得失,且不必论,但须论已。
人生自己所作所为是对是错,尚且还不知道,怎么能知道别人的对错呢?古人以往言行的得失,暂且不去讨论,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得失。
人生还是要有自知之明,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更是最起码的修养,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去趾高气扬指责别人,那就是人生缺失教养的卑劣行为。
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起码要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如果一个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哪里还有资格去指责别人呢,恐怕最要紧的事务就是反省自己了。
宋朝的南京虞城人赵概,是一个德行非常高尚的人,之所以有如此被人称赞的德行,正是得益于他对自己的严谨克己修身。
他为了严格地要求自己,曾经做过这样一件事情,就是准备两个瓶子,如果起了善念的时候或者做了好事,就把一颗黄豆投入一个瓶子之中,如果起了恶念或者做了不好的事,他就会把一粒黑豆投入另一个瓶中。
刚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黑豆往往比黄豆多了许多,后来随着赵概对自己的磨砺,时刻的反省自我,克制自我的恶念恶行,过错逐渐减少了,而黄豆也逐渐多了起来,而他内心的高尚修养也一点点的提升,身上的浩然正气也逐渐形成。
赵概也曾经和欧阳修同在馆阁任职,而赵概性情敦厚持重,沉默寡言,欧阳修时常看不起他。
后来欧阳修的外甥女与人淫乱,忌恨欧阳修的人就借题发挥,拿这个事情诬告欧阳修,皇帝也非常震怒,这个时候没人敢替欧阳修辩护,最后赵概为欧阳修上书说情。
赵概对皇上说:“欧阳修因为文才出众才成为皇上重臣,皇上不能随便听信谗言,轻易污蔑他。”
后来有人知道这件事情就问赵概:“你不是和欧阳修之间有恩怨吗?”
而赵概就说:“我不能去做因私废公的事情。”
后来皇帝也并没有听赵概的话,欧阳修也仍旧被贬官。
二、
而赵概后来执掌苏州的时候,接着又辞官守丧,当守丧期满之后,又被授予翰林学士的职位,而这个时候再次上书,要求为欧阳修官复原职。
后来欧阳修知道了这件事情,也感受到赵盖的德高望重,对他也非常佩服,从此两人也成为了至交好友。
人生于世,很多时候都会被情欲意识主宰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总会生出杂念并导致错误的恶行,也因此错失了人生修养高尚德行的机缘。
所以人要时刻学会和自己对话,不断反省自己,这样才能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避免因为狂妄自大,给自己带来生活中的问题。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认真审视自己,时刻反省自己,人生才能通达觉悟的状态之中。
而且在人际关系之中,不管你面对的人地位高低,也不管自己与他的关系是简单还是复杂,都要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别人,平和地对待别人,这样才能同时赢得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当别人真的犯错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提醒,但不能随意的指责。
《菜根谭》有一句话说: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
意思就是说: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
世间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江湖自然会有矛盾和纷争,要想和与他人和平相处,不仅需要我们内在有自省的修为,还要有外在的手段。
而重点则在于对于自我内心的调整,因为有了一个正确的信念,才能走好人生的这条路。如果你自己内心中连正确的价值观都没有,那你拿什么作为衡量世俗的标准,又拿什么作为指导自己言行的根本呢?
就像《菜根谭》之中所说的“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这句话,就是指在生活中应该尽可能地反省自己而包容他人,这样才能避免使双方陷入泥潭而难以挣脱,这是提升自我修养的根本,也是在世间处事的智慧法则。
原创文章,作者:嚼得菜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1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