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翻译:
战车辚辚响,战马萧萧鸣,路上征夫弓在腰。
家人们奔走相送,行军的尘埃淹没了咸阳桥。
家人们牵着征夫的衣服,跺着脚在路上哭,哭声直直冲上云霄。
路边的行人问到征夫,征夫直说官府征军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就去北边防守,就算到了四十岁也去了西边营田备战。
刚刚参军的时候还需要里正替裹头巾,归来时白发还要去营田备战。
边塞流出的鲜血已经可以用海水来形容,皇帝开疆扩土的念头还没有停止。
您没有听过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村庄荒废生灌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把地锄,田中庄稼也各自倒向东西。
况且关中士兵能艰苦作战,但却被驱使着像鸡狗一样上战场。
即使长者发问,征夫哪里敢说冤恨?
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里的官吏急着收租税,租税又从哪里来呢?
百姓相信生男孩不好,反倒是生女儿好。
生了女儿还能嫁给邻居家,生了男孩只能死在沙场和野草作伴。
您没有看见,青海边上,自古士兵的尸骨没有人掩埋。
新鬼喊冤旧鬼痛哭,阴雨湿冷惨叫不绝。
赏析:
天宝年后,唐玄宗多次对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发动战争。而此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以己所见,全诗大致可以分四段,第一段以行人(杜甫自己)的见闻描述征兵时的惨状。
开篇便写出了车马动员的气氛,而下的这是被征召者家人们对他们的不舍,但却没有写他们的表现,这也与下文的“役夫敢申恨”一句吻合。
这是见,而闻也不只是征召者的一句征军频繁。
下面几句不可能是作者亲眼所见,更可能是听别人所说。
从十五岁就被征召作战,到了四十岁还要营田备战,而所谓营田,就是没有战斗就种田,有战斗就打仗。
光从一句的描写还不够,杜甫还更加详细地说:去的时候还需要军官完成成年礼,回来的时候头发得发白了还要去营田备战。
而在古代,直说皇帝的不对可是大麻烦,杜甫用武皇来暗指玄宗,后又用汉家来指唐朝,其意大致皆知。
汉武帝欲建伟功,连年征战西域,这一行为和现在何其相似?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将视野拉向远方,开始了第二段。
一句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将华山以南土地荒废的惨况简洁的描写出来了。
接着又写了男丁稀少,百姓耕种困难的模样,即使有健壮的妇女去耕田,但也绝没有男人耕种效率要高。
而关中的士兵们即使耐得住艰苦的战斗,但是像鸡犬一样被推向战场,他们岂会没有怨言?
可是谁又敢说呢?于是长者就替他们说了,接下来就是第三段了。
冬天的征召,妨碍了耕种。
国家的征税又要怎么出呢?
百姓们不再认为可以劳作的男孩好了,反而认为生个女儿要好。
为什么呢?
女儿还可以嫁到近处,还可以相见,到时男孩,恐怕战死沙场,和野草作伴了。
而第四段则是完全的抒情段落了,用幻想的手法将死于外乡,无处埋葬的士兵的怨念恨意以鬼魂的嚎叫痛哭体现出来。
全诗用很多夸张的手法和“见闻”与幻想猜想写出了当时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状况,倒也更让人能体会到其中受苦的百姓的内心情感。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