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轮霜影转庭梧(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词人,叫做晏殊,他从小聪颖过人,五岁能写文章,到了十四岁的时候,便考中了进士,此后,一直沉浮于宦海。不过繁琐的政事和朝堂的争斗,并没有湮灭他对诗词的热爱,在为官期间,他创作了一万多首诗词,不过可惜的是大部分都散失。

关于晏殊,我们最熟悉的便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句。他曾写过一首关于中秋的绝句,十分契合现在人们的中秋节:

《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首先我们一起来分析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首句是描写中秋的月亮,一般来说,这晚的月亮格外明亮美丽,但是在晏殊的眼中,却覆盖了一层秋霜。这样一来,透过庭院梧桐洒下的月光,便显得格外清冷。那么中秋佳节,晏殊为何会有如此感受呢?

晏殊在第二句已经体现了原因。从“羁人”我们可以知道,晏殊是独自一人在他乡,此时的他,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和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赏月。或许,邻居的欢声笑语,已经越过墙壁,传到了他的耳中,可是,他只能在这个美好的夜晚,独自对着空荡荡的院子。

其实晏殊的这个感受,虽然没有明显描写思念家人的词语,可是其中的思乡情感不言而喻。如今许多人,都在异地他乡工作,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让中秋佳节团聚成为一种奢望。当下班之后,坐在空荡荡的出租屋里,或者是独自一人开着车,望着满城的灯火,一种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这种时候,不会说非常悲伤难受,而是一种空落落的孤独,充满心灵,就像千百年前的晏殊,独自对着无人的庭院一般。脑海浮现的,往往是年少时,和父母、兄弟姐妹一起过中秋的场景。所以,晏殊第二句,看似无味,但非常真实,直到如今,我们看来,依旧感同身受。

诗的情感延伸:

是啊,难道孤寂空落的只有晏殊一个吗?常人总道平凡百姓无忧无虑,可是有多少贩夫走卒、行商坐贾在外奔波劳累,因为他们家中有妻儿父母需要供养。他们没有时间抬头去欣赏这轮美丽的中秋月光。

或许他们心中羡慕晏殊这等朝廷官员,可是,这些朝廷官员,不仅要处理繁杂的政务,还要面对同僚的明枪暗箭,以及皇帝变幻莫测的心情。他们又何尝能够轻松闲适的抬头看一看这轮满月。

至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更让我们喘不过气来,自我们走向社会,肩上便背负着无比沉重的责任。负重前行的我们,又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这美丽的星空,即便是我们放下所有的工作,欲享受这片刻的欢愉,可是,我们心中依旧有一种莫名的惶恐不安。

当然,晏殊的这首绝句,或许意境和思想情感,都非常老套、平淡无奇,可这表达的,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心情。面对着皎洁的月光,我们也只能在异城他乡,对着空虚和孤独发出一声叹息。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