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刷题的时候读到杜牧的一首《河湟》,引发了一些思考,生而为人,不能仅仅关注个人的饥寒暖饱,更要关注国家的兴衰存亡。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元载相公曾借筹,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湟是被吐蕃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这首诗的首联追溯历史,唐代宗时期的宰相元载曾经为收复河湟之地筹策过。之后,唐宪宗也留意要收复河湟。读过首联,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元载以及唐宪宗成功了吗?
颔联交代元载“借筹”、宪宗“留神”的结局。元载宰相的筹策未及实施,就因他独揽朝政、排除异己,被唐代宗赐死。“忽遗弓剑不西巡”用黄帝的典故,《水经注》:“帝崩,惟弓剑存焉。”黄帝去世之后,只有他用过的弓剑留存世间,来写唐宪宗的逝世。“不西巡”写唐宪宗留意收复河湟之地的计划终成空。一个“旋”字,一个“忽”字,写他们逝世之速,同时蕴含了诗人深深的惋惜之意。
颈联笔峰一转,写河湟的百姓。河湟虽然被吐蕃占领,百姓被奴役,穿着异族的服装,为他们牧羊驱马。但是,河湟百姓的心却没有被征服,到老依然一片丹心。这句直接写出了河湟百姓的浩然之气。
尾联回到了现实,可是现在,只有那河湟地区的歌曲舞蹈在当权者之间流传。这句讽刺了当权者只知道娱乐,不思收复国家失地的状态。诗人空有收复失地的志向,却无机会施展,留给自己的,只有深深的悲叹。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