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泣学(原文 翻译及赏析)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人物简介:

  邴原泣学,出自《初潭集》,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邴原,东汉时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等称”辽东三杰”。

  讲卷子的时候,一篇与《孙权劝学》并在一起出到的小故事。上这一节课前,着急忙慌出去给兔子拽了一把草。最近一直没有下雨,找一把草也成了难事,幸好幸好喂的是兔子,而不是一头牛。路上拍了这一张照片,一处灿若繁星的无名花。

  有一道题特有意思,《孙权劝学》和《邴原泣学》这两个故事都是讲学习,但各自侧重什么?学生一下子给整蒙圈了,该怎么答呢。刚讲的时候就说了,古诗文出题,两种模式,要么只有一篇课内的,要么一篇课内一篇课外。出现两篇文章的情况 ,那么两篇之间的主旨不是相近,就是相反。这一道题主旨都与学习有关,去年学过的蒲松龄的《狼》其一犬坐于前的那一篇和《牧竖捕狼》两牧竖入山至狼穴那一篇主旨相反。

  明白了这一点,题就简单了。一个是不学习有条件,别人劝他学习;一个是想学习没条件,别人提供帮助。讲到这里情绪都有点激动了,这一个故事适合讲给孩子。

  邴原哭着想上学,这个故事你学到了吗?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