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歌意译:太阳底下的西湖,荡漾着鳞鳞波光。忽然飘来一片乌云,湖上下起了阵雨。雨后看西湖,远方山峦若隐若现,呈现出一派空灵的浅蓝。
这真是奇妙啊!无论是雨前还是雨后,西湖依然那么美丽。就像美女西施一样,不管是淡扫蛾眉,还是浓妆艳抹,都是一样的得体。
这首诗的头两句写了西湖上的两种天气,它们发生在同一天。那一天苏轼在西湖上宴客,早上还是风和日丽,到了下午就开始下雨了。
早上看到的自然界景色是清淡的,傍晚雨后再看,就浓艳了。这西湖的天气就和美人的脸色一样,说变就变。它一会儿晴,一会儿又阴。但是晴时和雨后,都是一样的好看!
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最引人注目的是潋滟的波光。因此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个时候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西湖远处的山峦。
一场阵雨过后,到了日暮时分,光线不强了,大家才看到了远处空灵的山峦,那种景色就像是彩墨在宣纸上慢慢洇开。因此山色是空蒙的,隐隐约约的,所以说“雨亦奇”。
寻常人的观念里,“浓妆艳抹”是带有贬意的。宋玉在《登徒子赋》里面夸他邻居的美女“东家子”,“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意思是说“东家子”长得恰到好处,只要涂一点粉,或者抹一点胭脂就会破坏原来的美。
因此,在传统观念里,普通女子只有“淡扫蛾眉”、“薄施脂粉”才是最得体的妆容。而“浓妆艳抹”的,一般是低级的娼女。常人这样打扮,就会被认为是“不得体”。
但是,假如她长得和战国时候的西施一样美,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西施的底子好,就不会由于妆化过了头,显得难看。而西湖在苏轼的眼中,就像西施那么美。
这两句诗一句写晴、一句写阴,但是到底哪一句是指淡抹,哪一句是指浓妆,大家一直争论不休。
其实,雨后看风景,因为碧空如洗,天会显得更蓝,草会显得更绿。所以一般认为诗的第一句晴天是指“淡抹”,第二句雨后,是指“浓妆”。
也有人反对,因为诗里写到,远山的影子是朦胧模糊的。也就是说它的颜色是淡淡的,但是这个对诗的影响也不大。
由于比喻用得恰当,这首绝句很快就走红了。后来专门被人用来形容西湖,而“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句诗,也常常被用来夸女子美丽,成为了追女子时的惯用诗。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