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的《塞下曲六首·其二》,全诗如下: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是一首边塞诗。将军夜猎,见林木深处有风吹草动,以为是老虎,便引弓射箭。
第二天天亮时,将军n寻找射出去的羽箭,却吃惊地发现,哪有什么老虎呀,只见一个大石头卧在草丛之中,而那根羽箭被射到了一个大石块里,连羽毛都没入了石棱中。
读完这首诗,相信诗友们也明白了,这里引用的是《史记》里飞将军李广的“射石”典故。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李广外出打猎,见到草丛中的石块,以为是虎,拉弓射箭,箭射中后,却发现,是一个大石块。再重新射石,却再也不能射入石头中了。
卢纶用20个字,凝练地将李将军射石这个典故,写成一首绝句,读来,眼前出现了一个勇猛、沉着的将领形象。
在《史记》中只是一段普普通通插叙的文字,经卢纶提炼加工,便升华出如此富于艺术魅力的小诗,卢纶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之首,看来,确是实至名归。
在卢纶的笔下,将军是沉着的。
首句写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
“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
将军的警惕性极高,发现草丛中有异样,以为是老虎,将军引弓射箭,这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何等的从容不迫。
将军是勇猛的。
第二天,天亮了,大家来寻找昨日的羽箭,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大石块,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
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
这样的将军,卢伦是向往的,试想,有这样的将军在,边境何愁不安宁呢?国家何愁不太平呢?
诗作者卢纶是中唐诗人,此时,距离唐玄宗的盛唐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盛唐早已不在,盛唐气象也不在了,但这首诗音调铿锵,语调高昂,被后世评价“有盛唐之音”。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5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