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谓庄子曰(诗句出处和全诗翻译)

庄子惠子辩无情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译文

说的是:“惠子对庄子说:‘人原本就无情吗?’庄子说:‘是的。’惠子说:‘人无情,何以称作人呢?’庄子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怎么不能称作人呢?’惠子说:‘既已称作人,怎么无情呢?’庄子说:‘这不是我所说的情呵。我说的无情,是说人不因好恶而内伤自身的天性,顺应自然而不过分养生。’惠子说:‘不养生,何以保育自己的身体呢?’庄子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不因好恶而内伤自身的天性。今天你外露你的心神,耗费你的精力,靠着树干吟咏,趴着槁梧几案休息。天给予你形体,你以《坚白论》争鸣!’”
这个故事讲:惠子认为,既然是人,就一定有情,如果无情,何以为人?庄子则指出,他所谓的“无情”是指“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其涵义最主要的是强调忘掉自己,“常因自然”,即顺应自然。做到了这一点的人,看似无情,实际上多情,因其“情顺万物而无情”(程颢《定性书》)、“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竹枝词》),虽然没有了自己的私情,却有了万物之情、自然之情,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情。而一般人却劳神费力,以自己的好恶决定自己的感情,看似多情,实际上是一种“内伤其身”的“益生”(即过分养生)行为。顺便指出,明朝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世语》中说:“六合是个情世界,万物生于情死于情。至人无情,圣人调情,君子制情,小人纵情。”看来他是借鉴了庄子的思想,但准确地讲,应该是“真人无情”。由此可知,“无情”应该是真人的一个特征,因为真人做到了“与道同体”,所以就完全抛弃了自己的私情而将自己融入到了自然之中,融入到了万物之中。请注意,此处的“无情”本质上强调的是对生死的超越,是对生死的无情。而这正是《大宗师》这篇文章所讨论的核心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