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天涯两渺茫(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宋代: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云海天涯两渺茫(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今译

我在东武南望余杭,只望见天涯云海,一片渺茫。这次迁官,希望我早日建功立业,功成名遂好还乡,与君醉饮三万场。

不必说一些离别的丧气话,痛痛快快的饮酒,从来都不是为那些凡尘俗事所羁绊。今夜我们饮酒到很晚,沙河塘的灯火已经稀稀落落,而与我同归的杨公你,必定会像西晋羊祜那样让杭州百姓永远称颂。

云海天涯两渺茫(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轼杭州通判任期届满,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离杭前夕,新任杭州太守杨绘(字元素)设宴为苏轼饯别,席间二人诗词唱和,这首词便作于此。

赏析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词的开篇,苏轼先设想自己在密州思念杭州,遥望杭州,迫切的心却只看到云海茫茫。但诗人没有沉浸在这种离愁别绪中,而是另起一意,用勉励的口吻劝慰自己,劝慰席间同僚。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从这句能看出,苏轼在与杨元素唱和这首词的时候心情应是愉悦的、痛快的、豪迈的,他对未来的官场生涯还有许多期许。因为这次迁官,苏轼是从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通判相当于市委领导班子的第三四号人物,而知州则全权负责一州军政事务,是实打实的父母官,诗人心里应是有要大干一番的拳拳之心的。苏轼此时尚未经历过较大的宦海沉浮,他的思想仍然以文人士大夫积极用世的一面为主,想借此次升迁建功立业,从而达到功成名遂好还乡,这是能使读者产生共情的。“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这两句,本身就能使人精神抖擞,读起来更是使人豪迈万丈。

词转下阙,写到了宴饮后的送归与同僚之间的勉励。“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读到这句时我脑海中的画面是杭州的河坊街,或者绍兴的仓桥直街,“深夜灯火冷的河塘”或许就是凌晨十二点河坊街或仓桥直街那样的光景吧。诗人和友人喝到了很晚,回家的路上,夜市的灯火已经稀稀落落,风吹酒醒,堕泪羊公却姓杨。最后一句用西晋名臣羊祜的典故勉励杨元素,据《晋书》记载:羊祜为荆州督,其后襄阳百姓于祜在岘山游息之处建庙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这里词人把杨元素比作羊祜,借此勉励同僚应向先贤一样造福一方百姓。

说说我自己的读诗感受吧。将近十年前,我的一个聊天软件的个性签名就是“醉笑陪君三万场,不用诉离殇”,所以再读到这首词的时候会非常亲切,也会想起往事。十年前还是中学时代,那时候,我们也只有爱情和理想。而如今,却已人到中年,不贩卖理想,不贩卖焦虑,只想与那时的伙伴再醉一场再笑一场,不用说很多,痛饮从来别有肠。就像词里苏轼说的,喝酒不是为了诉离殇,也不是为了借酒消愁,我们痛饮美酒的时候从来都不需要为了这些颓丧的情感而牵肠挂肚,痛快就好。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