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如果在古书上看到魏武帝这个词,那就是指曹操。在讲《观沧海》时,我们介绍过曹操。
《龟虽寿》是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作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这时曹操已53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人生态度,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先解释部分词语:1.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据说可以活几千年。2.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腾云驾雾。3.枥(lì):马槽。4.烈士:指有远大抱负的人,不是指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5.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6.但:仅,只。7.养怡:指调养身心。8.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意思是高兴到极点了,就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其实,这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结尾形式。
试用白话文翻译这首诗。
神龟虽然长寿千年,但仍然有生命终结之时。
腾蛇尽管能乘雾而飞,但最终也会化为土灰而死。
年老的骏马伏在马槽上吃草,它的志向是一日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其雄心壮志也不会停止。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只要自己善于调养身心,生命可以永存不息。
高兴极了,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
最后,还是赏析这首诗。
第一点:暗用比喻。
为什么说是暗用呢?诗歌开始写神龟,接着写腾蛇,再后来写老骥,最后写烈士。这四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前三者,是喻体,而“烈士”却是本体。原来作者是要用神龟、腾蛇、老骥的特点来说明烈士的情况的:神龟、腾蛇虽然长寿,却也有终结之日,烈士也同样如此;老骥伏枥是要日行千里,而暮年的烈士也有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这样看来,写神龟,写腾蛇,写老骥,最后都是为了写烈士。而这里的“烈士”又是谁呢?当然是曹操。你看,这种比喻不像一般的比喻一看就懂,读者必须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才能想到。所以,我认为这种写法叫暗用比喻(不是暗喻)。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可以唤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兴趣,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
第二点:妙用对照加转折的表现手法,揭示人生的意义。
诗的开头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接下去,似乎应该是“烈士长寿,最后也死”吧?可作者出人意外地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写法岂不是对照加转折?这样写,十分恰当地揭示了曹操内心深处独有的那种与众不同的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奋斗不止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启示读者:人生的意义与健康的秘诀是:要有理想,要有追求,要永远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第三点:诗如其人,影响当时与后世。
曹操清楚地知道,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是神龟、腾蛇一类神物,也有终结之日。他不像秦始皇那样去寻找长生不死之药,但他也不是听天由命,他相信:只要善于正确地调养身心,生命就可以延长,而延长生命则是为了有所作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但人的智慧与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
于是,写出了这样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前面说过,写这首诗时,他是53岁,已经平定了乌桓叛乱与消灭了袁绍残余势力,正准备南下征讨荆州与东吴。此时,他由神龟与腾蛇联想到人总是要死的,所以诗的开头便无限感慨,似乎有一点凄婉。但他接着就想到了伏枥老骥的表现,于是立刻想到自己应是“烈士”,要像老骥那样卧薪尝胆,以日行千里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他深深懂得,只要善于调养身心,就可以延年益寿,而只有延年益寿,才可以干更多的事情。这里要说明一点,诗中所写的“养怡”绝不是无所事事,坐享其成,而是指信心百倍,对前途充满希望,始终保持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状态与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事实也充分证明,曹操真的做到了。
曹操的诗影响了当时,更影响了后世。
评论家们讲到曹操,认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除武功外,也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新鲜的空气。比如,当时,他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多是有志有才之士。他戎马倥偬,还为文赋诗。其诗直抒胸臆,绝不无病呻吟。可谓前无古人。
至于曹诗对后世的影响,这里只举两个例子:一是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写道:东晋时重兵在手的大将军王敦,常在酒后歌咏曹操的《龟虽寿》。二是现代出版的任何一部选讲古代诗词的著作,恐怕没有哪一部不收曹操的诗篇。尤其是《龟虽寿》与《观沧海》,更是脍炙人口,是雅俗共赏的诗歌上品。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