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譬喻经·鹦鹉灭火喻》
【原文】
昔有鹦鹉,飞集他山中,山中百鸟畜兽,转相重爱,不相残害。
鹦鹉自念:“虽尔,不可久也,当归耳。” 便去。
却后数月,大山失火,四面皆然。
鹦鹉遥见,便入水以羽翅取水,飞上空中,以衣毛间水洒之,欲灭大火。如是往来。
天神言: “咄,鹦鹉!汝何以痴?千里之火,宁为汝两翅水灭乎?”
鹦鹉曰:“我由知而不灭也。我曾客是山中,山中百鸟畜兽皆仁善,悉为兄弟,我不忍见之耳!”
天神感其至意,则雨灭火也。
【今译】
从前有一只鹦鹉,昔有鹦鹉,飞到一座山中,飞集其它山中栖息,这座山上的百鸟野兽,飞禽走兽互相之间十分敬爱,转相重爱,不相残杀,相亲相爱不残害。
鹦鹉心里想(自念):“虽然这样(虽尔),这里虽然很好但不可久留,不是我长时间居住的地方,还是应当回家(当归)。” 于是离开了这座山,便飞回去了。
鹦鹉走了几个月后,去后数月,那座大山失了火,四面都燃烧起来,皆然。
鹦鹉远远看见了,遥见,心急如焚,便钻进水里,入水,用身上的羽毛和翅膀取水,弄湿羽翅,再飞上空中,过去把羽毛间的水洒下去,以衣毛间水洒之,想扑灭(欲灭)大火。
它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停地飞来飞去,如是往来救火。
天神看见了,说: “谓,鹦鹉!你怎么这样傻,汝何以痴?这上千里的大火(千里之火),难道能被你两个翅膀间所带的水扑灭吗?宁为汝两翅水灭乎?”
鹦鹉说:“我也知道这样一点一滴的水是扑不灭大火的。但我也曾经是这座山中的客人,客是山中,山中的百鸟野兽都仁慈善良,皆仁善,大家彼此之间十分友好如同兄弟一般,悉为兄弟,我不忍心看着它们被火烧死!”
天神被它至诚的善意感动,感其至意,于是降下大雨,以雨灭火,扑灭了大火。
【赏析】
这则故事颇有些近似《列子》中的“愚公移山”,用诚意感动天帝,完成了自己立志要完成的事业。
但两者又有差别,“愚公移山”属道家思想,本则“鹦鹉救火”属佛家观念,即舍己为人的伟大献身精神,佛家强调舍己救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佛家借解济、拯救芸芸众生的灾异、苦难,警喻顽民。
能“行善,皆为兄弟,相亲相爱不相残害”的,自然是佛家解济拯救的对象,自然是不该死于如此大劫的。
“鹦鹉救火” 不过是佛祖慈悲为怀的形象写真,而只有当 “天神” 大发慈悲,普降甘雨,才能解救广大 “禽兽” 于火海之中。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