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梁之上
庄 子
庄子与患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鱼之乐也 。”
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患子日:“我非子,国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猫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と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赏析】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者的哲理性著作。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很高,鲁迅赞扬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亦称“濠梁三辩”,是《秋水》篇中一则故事,尽管篇幅小,但简括含蓄,富于哲理,算得上是一篇至妙之文。全文十分简略地叙述了庄子与惠子两人在水一座桥上游赏,围绕着“鱼之乐”展开的一场论辩。这篇知鱼故事充分表达了庄子渴望自由,意欲打破物我界限,追求超然物外的快乐思想。宋苏轼曾慕名游濠梁古迹作诗说“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知。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把庄子物我同一的思想阐述得更为精辟明了。“濠梁之辩”全文着重在一个“辩”字上。论辩的双方都是当时著名的辩论家,称得上棋逢对手,故使这场辩论妙趣横生。庄子和惠子同游于濠水一座桥上,庄子见水中鱼儿自由往来,感叹“鱼之乐也”。惠子则否定人能知鱼之乐,反问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又紧接惠子的话推理:“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文章除第一句叙述略作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一句接一句连续问答,使这场论辩不断深化。我们且不论双方谁是谁非,但庄、惠二人观察事物的入微入理,思维的敏捷,丰富的想象,犀利的谈锋,却给人们以启发和遐想。
“濠梁之辩”文思奇幻,汪洋恣肆,简括含蓄,富于哲理。尤其是绝妙的论辩之术,给人无穷的韵味。首先,论辩的双方都紧扣主题,却显示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庄子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惠子从认识规律上来说,人鱼有别,鱼不可能具有人的喜怒哀乐感情。庄子按惠子的认知说,“请循其本”,进行逻辑推理,把惠子的发问作为辩论的前提。“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意思是说:惠子说“汝安知鱼乐”的话的时候,是在知道“庄子不是鱼”的前提下说的。惠子不是庄子而可以推测庄子知或不知,则庄子不是鱼也正无妨推测鱼之乐或不乐。因此,我在桥上党得快乐,也就能推知水中鲦鱼的快乐。庄子施展诡辩可谓到了强词夺理的地步,但庄子的诡辩不使人反
感,因为他在推理中运用了“移情”法。所谓“移情”,就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上,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感受。庄子在濠水桥上心旷神怡,愉乐无穷,所以观看水中游鱼也似乎与自己同样快乐,移情于鱼身上,反过来又以鱼之乐材托自己之乐。读后,趣味盎然,为他的论辩术所倾倒。
“人乐鱼亦乐”的故事流传极广,它的高度艺术性被历代文人学土所称道。明代王世贞说:“还将吾乐同鱼乐,三复庄生濠上篇。”的确,《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散文中值得玩味的一篇。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