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原文 翻译及赏析)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①。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②,江南游子③。把吴钩看了④,栏干拍遍⑤,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⑦。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⑧!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⑨!

【注释】

①“遥岑”三句:意谓远山看起来,很像没人插戴的玉簪和螺旋形的发髻,可是却处处触发自己的愁恨。遥岑(cén),远山。此处指的是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远山“献愁供恨”。②断鸿:失群的孤雁。③江南游子:作者自指。辛弃疾家在济南,属于沦陷区;他客居江南,故称“江南游子”。④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剑。看吴钩,是希望使用它立功的意思。⑤栏干拍遍:胸中有郁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抒发。栏干,即“栏杆”。⑥ “休说”三句:意谓自己不贪恋生活享受,不愿意学张翰那样忘怀国事,弃官归乡。季鹰,张翰字。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京城做官,见秋风起,便思念家乡吴中的鲈鱼,于是弃官归乡了。鲙(kuài),通“脍”(kuài),把鱼或肉切细。⑦“求田问舍”三句:是说自己想求田问舍,却又害怕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耻笑;表示自己不愿意买田置屋,注重生活享受。求田问舍,买田置屋。刘郎,指刘备。⑧树犹如此: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桓温北伐时,路过金城,看到自己以前在此为官时种的柳树已经合抱了,于是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木都老了,人怎么能不衰老呢? ⑨“倩何人”三句:这是作者自伤英雄抱负不能实现,得不到同情和慰藉的感叹。倩,通“请”。红巾翠袖,指歌女。揾(wèn),擦拭。英雄泪,英雄失意的眼泪。

【译文】

千里楚天秋空清寂,江水向天际流去,秋天更显得无边无际。极目眺望远处的山岭,像是美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却只引起我的忧愁和愤恨。夕阳斜照着楼头,在失群大雁的悲鸣声中,(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把视着吴钩宝剑,(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登楼时的感受。

别说鲈鱼很容易切碎(做菜),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回来了没有?(此生如果只是想)购置田地房产,应该愧见才情气度俱佳的刘备。可惜年华逝去,又忧愁风雨,树木尚且容易衰老,(更何况人呢!)叫谁去请那些披红巾着翠袖的歌女,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远望所见之景。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写水,写得气势浩大。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写山。远山层层叠叠,如美人头上的发簪。江山虽美,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至于为什么而发愁生恨,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作者生平,我们可以意会得到,因为他怀有济世之策而得不到任用;宋统治者不思进取,中原收复无日。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此三句虽仍然写景,但句句含情,状羁旅愁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此三句回到人物主体,直抒胸臆。词人描写了一系列动作,运密于疏,将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读者读之,能不感受到词人那思潮澎湃的心情!

下片言志抒怀。“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几句运用了几个典故,词人说他不愿效仿张翰退隐,也不愿学许汜求田问舍,而是想如刘备一般时时思虑着国家,收复中原旧疆。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继而又感叹流年似水,光阴虚度。树尚且生长得那样高大,人就更不用说,已经老了。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想到此伤心处,词人不禁潸然洒泪。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读之让人嘘嗟不已。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