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佳人公孙氏(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流落夔州的杜甫在别驾元持家中赴宴。

  宴会中,有舞者临颍李十二娘,献剑舞一曲。杜甫观剑舞神韵有似曾相识之感,问及师承,得知其为公孙大娘之弟子。

  杜甫心中感慨万千,思绪不禁倒回五十年,想到了在郾城所看到的公孙大娘那场如羿射九日落、矫若游龙行的绝妙剑舞。

  壹 盛世剑舞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因母亲早亡,年仅五岁的杜甫寄居在洛阳的姑妈家,随姑妈外出游玩时,在郾城看到了公孙大娘表演的剑器混脱舞。

  当时,公孙大娘锦衣玉貌,为开元年间第一舞者,每次演出,都是万人空巷。

  唐文宗时,曾下诏御封李白歌诗、张旭草书、裴旻剑舞为大唐“三绝”。

  大唐“三绝”之中,李白的诗词、张旭的书法皆流传于世,唯独裴旻之剑舞后人无法得见。

  裴旻为唐朝开元间人,正史记载寥寥,只知其曾任龙华军使,镇守北平郡,还参加过对奚人的战争。

  他剑法高超,到了“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的地步;甚至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万箭齐发,裴旻舞刀自护,箭矢触及刀锋都迎刃而断。

  “三绝”之一的诗仙李白也跟随他学过剑法,故世人称裴旻为“剑圣”。

  而公孙大娘舞技精湛,尤善剑器舞,可谓冠绝初唐,无出其右者。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据传,她的拿手舞曲“裴将军满堂势”便是根据将军裴旻的无双剑技改编而来。虽是舞蹈,但舞动之时依然剑风飒飒,气势逼人,凌厉无比。

  纵观历史,文化的繁荣皆离不开天下太平、政治清明、国家富足这几个要素,而开元之治,正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盛世。

  所以,公孙大娘一曲剑舞,舞出了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

  贰 坎坷人生

  杜甫的一生很神奇,他出生的次年即是开元元年,一代雄主唐玄宗励精图治,推开了唐朝走向繁荣的大门。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他,秉承杜家“诗书传家”的理念,年少时便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志向,渴望在盛世中一展抱负。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杜甫自负才气,以为考取功名不过反掌之间,踌躇满志地参加了开元二十三年的科举,不想却名落孙山。

  天宝三年,杜甫在洛阳遇到了郁郁不得志的李白,两人一见如故,相约共游梁、宋。

  随后两年间,杜甫开启了漫游生活,除了李白外,他还遇到高适。他们意气相投,饮酒赋诗,遍揽名山秀水,访隐求道……这段时间成为了杜甫人生中最快意的时光,直到晚年依旧念念不忘。

  天宝六年,玄宗下诏天下,天下“通一艺者”可到京城参加考试,杜甫听闻消息,认为进入仕途的时机到来,于是欣然前往。

  但宰相李林甫为自身荣华富贵计,导演了一场“野无遗贤”的丑陋闹剧。他对玄宗称,这次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都是才能不过关的人,并祝贺玄宗已经把天下的人才全都网罗麾下,无论在朝在野,都没有被埋没的贤明之人。

  此时的玄宗已经告别了英明神武、奋发图强的前半生,开启了怠慢朝政、沉迷享乐的后半生。对于李林甫的话,竟然选择了相信。

  科举之路不通,向权贵投赠干谒也没有结果,杜甫开始了长达十年客居长安、贫困潦倒的生活。

  直到天宝十四年,年过不惑的杜甫才得到了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的小官。

  杜甫已不复壮年,大唐也走到了辉煌的终点。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朝由盛转衰的序幕,被迅速拉开。

  安史之乱后,玄宗西逃,太子李亨即位,是为肃宗。杜甫只身北上,投奔新朝廷,半途被叛军所俘,押往长安。

  后历尽艰险,杜甫终于来到了凤翔,被肃宗授予左拾遗的官职。然而,不久后,杜甫却因营救房琯一事触怒肃宗而被贬华州,不再受重用。

  在华州任上探亲返回的途中,杜甫见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人民忍辱负重参军,生活满目疮痍,有感而发,奋笔写下了名传后世的“三吏”、“三别”。

  同时,杜甫对仕途彻底死心,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在剑南节度使严武的赏识周济下寓居成都数年。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严武去世,杜甫离开成都前往夔州,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并带领家人一起劳动。在此期间,杜甫的创作达到了高潮。

  叁 何谓诗史

  到夔州的第二年,杜甫又看到了那场终生难忘的剑舞。

  元持宅中,李十二娘持剑而舞,剑气浑脱依然浏漓顿挫,裴将军满堂势依然剑气纵横。但数十年间,物是人非,国家凋敝,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当年公孙大娘锦貌华服,风采照人,如今自己已是白发老翁,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不是年轻女子了。

  只有从这曲剑器混脱中,能依稀可见昔日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

  次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北归。这年冬天,他来到岳阳,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岳阳楼。但因生活贫困,他无法继续北上,不得已而南行。

  此后,杜甫漂泊在潭州一带,公元770年冬,他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和“诗仙”李白并列。蒋勋先生在讲解杜甫这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时曾说:“杜甫的愁与李白的愁很不一样,李白的愁是生命本质上的哀伤,杜甫的愁是因为他感觉到繁华盛世已经过去了,民间的疾苦时时在扰动他的心灵。”

  李白一生豪放不羁,即便在忧愁之时也将浪漫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的诗作中注重的是自我超脱与价值实现;而杜甫骨子里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虽自身生活穷困,但始终不忘民生疾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可以说,杜甫的诗就是半部大唐兴衰史。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