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古诗(原文 及赏析)

《山雨》是皎然晚年一次冒雨登山时所写,全诗看似通篇犯了写诗忌讳,但却自有一股一般文人写不出的美感,流传了千年。让我们来品一品:

《山雨》唐 皎然

一片雨,山半晴。

长风吹落西山上,满树萧萧心耳清。

云鹤惊乱下,水香凝不然。

风回雨定芭蕉湿,一滴时时入昼禅。

为何说这首诗通篇犯了写诗的忌讳呢?此诗没有诗的格式和韵律,全诗长短句相接,甚至有人认为它应该是一首词,但它又显然没有在任何词牌下。这种诗式在唐代是很少见的,先秦文学时倒是有不少。入唐后诗人们对诗的样式要求要严格得多,这种诗只能叫杂诗了。

不过咱们仔细品读这首诗,就能发现它有多美。前两句“一片雨,山半晴”写的是一种山中特有的雨后美景,山中的雨往往就是一片云带来的,那阵雨落在山的一边,另一边却还是晴天。诗人用一片和山半两个数量词,让雨和晴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有视觉的冲击力。同时,到底是晴还是雨,其实也是山对外界的不同反应。

三、四两句,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山雨伴着阵阵长风,吹得满树的叶子沙沙作响,眼前是这样的风雨潇潇,但诗人耳里却都是清静的。这是为何?因为心静了,所以不会被周遭所影响。

五、六两句一样是妙语。云鹤都被风雨惊扰了,乱飞而下,但水香却凝然不动。水香是兰草的别称,鸟鹤都惊飞了,为何它却能如此?原因是和诗人心耳清一样,它有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从容。云鹤与兰草相比,表面上云鹤显然更强大,它们本来就是空中飞翔的鸟儿。而兰草在山上原本是不起眼的存在,它们看起来是那么弱小,但它们的根在土里,所以反而能做到凝然不动。这两句一动一静,对比形象,颇有感染力,可见事物的强大看的是本质,并不是外在。其实这二者又与首句的雨与晴相呼应,结构上十分巧妙。

最后两句是写风雨过后的情形。风停了,雨止了,芭蕉叶湿了,诗人继续前行着,一滴水从叶子上落下,如入昼禅。最后诗人才把这股禅意讲了出来,老和尚冒雨登山,晴和雨对他来说,都不过是外物,他把禅意融入到山雨中,一切景致在诗人的慧眼中皆有禅趣。

纵观这首诗,虽然格式上确实是犯了写诗的忌讳,写得有些杂乱,但每一处景物的安排都是很有深意的。论遣词来看,看似随意却句句精准,很难换掉其中的任何一个字眼。从意境上来看,这首诗也可圈可点。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很有深意的禅诗,这是这首诗与一般咏雨诗的最大不同。

这种包含禅意的美,确实不是一般文人能写得出来的,这需要极强的领悟力,要有一切景语皆是禅的格局。这让笔者想起了唐代另一位写这类诗的高手:王维。王维有诗佛之称,他的山水诗与皎然这首诗一样,充满着禅趣。皎然平生还有很多这样的诗作,大家若是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相信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