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作意译:塞外刮起了龙卷风,黄沙好像是黄河之水,被远远地吹送到白云边。万山环抱中有一座孤城,它仿佛是伫立在一片片锋利的刀刃间。
是谁在用羌笛吹奏思乡的《闻折柳》?羌笛哀怨,似乎在责怪塞外不生柳树。想折一枝寄给家人都不行。唉,何必怪杨柳呢?要怪只怪春风,吹不到这玉门关。
玉门关在河西走廊的要道上,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诗文中提到的“杨柳”是代指征人的离思,而提到的“玉门关”,更是古代军旅人心中的一个悲剧情结。
一道玉门关,就把家乡远隔天外。《后汉书》中说:“不敢望到河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可见一旦出了玉门关,漫漫岁月都蹉跎在这极苦之地,要想活着回家就难了。
王之涣这首诗争议最大的是第一句,因为很多人觉得黄河离玉门关遥远,并且河是不可能“远上”或者“直上”白云间的,所以坚持认为第一句应该是“黄沙直上白云间”。
其实,王之涣诗中第一句提到的“黄河”,未必就是实指的黄河。也可能是王之涣在比喻,他在塞外见到“回旋风”吹黄沙上天的壮观景象。
这样一来,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有些版本中第一句的“远上”为“直上”了,因为龙卷风就是“直上”云霄的。但是,不管解释成“直上”还是“远上”,王之涣诗的第一句都写得神思飞跃,波澜壮阔。
诗第二句中的“万仞山”不只是在说山势,更是象征刀剑林立的战场,标志着局势的紧张。
到了诗的第三句,画风突然一转。在一场狂风和黄沙的肆虐之下,万仞群山环抱的孤城里,却有人吹响了羌笛。他吹的是唐朝流行的《闻折柳》,诉说的是与家人或者爱人的离别情。
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紧张的局势,共同触发了“征夫”的思乡之情。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将来到底还有没有机会“生入玉门关”。
他吹响了《闻折柳》,或者还想折一根柳枝,寄给他思念的人。但在这塞外,根本找不到柳枝,这简直让人绝望到了极点。
诗人听到笛声之后,转过来劝慰他说:“何须怨”呢?你期待得到关内的好消息。可这里是遥远的战场,即使有好消息,现在也“吹”不过来。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