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柳絮因风起(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诗人们经常用草木的自然本性来类比自己的内在品质,以此来强调自己的品质是与生俱来,不可转移的。他们看重这些品质,像葵花向阳一般坚守着。宋代诗人司马光就曾写过一首《客中初夏》,以葵花为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坚守。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四月清和雨乍晴”,初夏四月,雨过天晴,天气清明和暖。在这一句中,诗人点明了季节和天气。农历四月,已是初夏时节。雨过天晴,天地之间像被洗过一遍,景色更加清丽悦目。四月的阳光洒向大地,暖烘烘的,颇有威力。诗人以“清”字写初夏之景,以“和”字写初夏阳光,分别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写出洛阳一带初夏的特点。

更无柳絮因风起(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南山当户转分明”,遥对着门户的南山变得格外明净。雨过天晴,视野变得开阔,诗人发现远处的南山变得格外清明。在这里,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写南山,只点出南山的位置,但没有给我们描绘出南山的具体景色。这种留白艺术,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更无柳絮因风起”,这时,已经没有柳絮随风飘舞了。能看清南山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雨过天晴,还因为没有飘舞的柳絮了。在这个时节,这种天气之下,早已没有柳絮存在的条件了。这首诗是诗人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时所作。从表面看,诗人是说“无柳絮”,实际上,诗人是在期待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

“惟有葵花向日倾”,只有向日葵每天朝着太阳的方向盛开。葵花向日,是葵花的自然本性。在这里,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葵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无论时局怎样变化,他都不会随波逐流,绝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他一直都会像“葵花向日”一般忠心于朝廷,执着于追求,不可能向“柳絮”们屈服。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王安石的革新和司马光的保守,孰是孰非。无论如何,他们的争论是出于公心而非私利。为了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们不会因为谁得势而去苟合取容。在王安石主政时期,司马光退居洛阳便是明证。因为,他们像向日葵那样,心中有太阳。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