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原文 及赏析)

野菊

【唐】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野菊(原文 及赏析)

这又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作品。李商隐常常借助物象自伤身世,此诗亦同。这首诗从野菊的生长环境、香气、处境等角度入手,寓情于景,并将野菊的物象特征与自己的身世特征结合起来,抒发甘处孤寂、不同流合污的情怀,寄托自己身世浮沉之感,这正是李商隐所擅长的借物自况、借物兴感、借物托怀的写法。全诗前两联写菊,后两联写自己,物我对照,物我合一,堪称“孤绝”之作。

首联“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将环境与菊花对照而写。首句叙述生长环境,以“苦竹”“椒坞”渲染野外人迹罕至的荒凉寥落之感。“椒”有芳香、贤才之意,“苦竹”常用作高洁之士的居所。李商隐选取这两个物象是别有深意的。他着眼于竹味苦、椒味辛的含义,目的是借以表达自己仕途多艰辛、人生多辛苦的身世之伤,也是他自当清高、怀才不遇的写照。正所谓君子择地而居,野菊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野菊的品格就不言而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此处环境的叙说,除另有寄托外,还起到正面衬托的作用。诗歌起笔不直写野菊,却从外部环境写起,也是宕开一笔,窥一斑而见全貌。次句描写野菊的形态特征,抓住“香气淡渺”的特点加以深发。“微香冉冉”是“泪涓涓”的原因,正因为野菊香气不浓,所以不能像艳丽的百花那样浓香扑鼻,自然不能哗众取宠,那么被冷落也是情理之中了。这显然是借以表达自己虽才高当世,但无人欣赏,自然处境艰辛的感慨,这就是典型的怀才不遇、自伤自悼的心理呈现。作者用“冉冉”“涓涓”对照而写,突出强调被冷落的感伤,也传达出寂寞冷清的身世感。首联两个对照,又自成因果,层次鲜明,手法细腻。

颔联“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采用倒装句的写法自叹孤寂被弃的身世之悲,感叹自己早秀却无法充分展现才能的命运,并抒写自己虽独处孤寂,仍然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君子风范。该联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已同寒雁悲节物,忍与暮蝉委芳心?”句意可解为:(野菊)既然已如同寒雁一般地悲伤着花木之凋零,又怎能够再舍弃芳心如同鸣声即将止息的暮蝉?这两句表面看同是悲叹,内里却自成递进关系,言外之意,已至孤绝之境。这两句包含着复杂的滋味,既有时光流逝的流年之伤,亦有才华理想终被埋没的悲戚,更有不委心于世俗的清高。两个虚词“已”“忍”逐层推进,两个意象“寒雁”“暮蝉”渐次意深,都别具层次顿挫之感。

颈联“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大意是:夕阳西下之时,我从小路上一路走来独自赏菊,突然想起往年同朋友一起饮酒赏菊的情景来。“细路”“清尊”相对,意在强调孤身一人的寂寞感,正与“独来”“相伴”通过对比传达的感受一致;“当”“省”相对,是现实与回忆的交织,孤独感又超出一层;“此夕”“他年”相对,孤独与热闹对比,流露出时光荏苒、身世浮沉之感。所以,本联运用层层皴染的技法,将孤独感伤的滋味一唱三叹,亦是“孤绝”之境的直观再现,也为最后两句张本。

综观全诗,前两联由野菊生发,后两联重在叙写个人遭际,而最后一句又将物我合二为一,形成孤绝之情的和声。全诗并不是并列关系,即便描写菊花也是一波三折、层次跌宕,这样,通过层层的渲染烘托与深化,最终将“孤绝”的悲情呈现出来,这是李商隐最擅长的由浅入深、层层熏染之法。诗歌还有另外一个特色,那就是时空的穿越对接,在野菊与人、过去与现在、品格与处境之间来回穿梭,所以感情才能达到孤绝之境,美感才能达到非凡的化境,让人赞叹。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