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是不一样的。虽然看到的景物或许相同,但是诗人的关注点和情感触发点和我们全然不同。即便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景物,诗人凭借自己独特的感受力也能写出新意。
今天要分享苏轼千年谜诗《游金山寺》,至今我们也不知道他当时到底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来品一品。
《游金山寺》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冷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这首古诗是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十一月,苏轼赴杭州途中,经过镇江游览金山寺时所作。金山寺,原名泽心寺,宋时改名龙游寺,俗称全山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上。金山古为大江环绕,上面除了寺院外,还有中冷泉、朝阳洞、金玉岩、天根岛诸名胜,楼阁壮丽,草木葱郁,为江南有名胜地。
苏轼神思独远,诗的前8句和许多写羁旅诗一样,借游览而抒写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宦游的厌倦。诗的起首二句是借来自故乡的江水生情,以作为入题之语。苏轼的家乡眉山靠近恨江,恨江是长江的支流,古人认为是长江的源头。作者于嘉祐四年入京候官是沿恨江、长江出蜀的;这次又因反对新法外任杭州通判而路经近海的镇江。
接下来的6句开始进入正题,写江上的美景。”羁愁”四句写黄昏时景色。”羁愁”承望乡国而来,是当时的真实心境。”山僧苦留春落日”,正说明作者为羁愁所困扰,心绪茫茫,对眼前胜景无心观赏。”微风”二句写江心晚景。诗人虽无心观赏胜景,但无奈山僧苦苦挽留,终是盛情难却,最后不但观赏了傍晚落日,而且吟出了一联精工富丽的写景名句:广阔的江面,微风拂来,水波细密如同轮皮上细细的皱纹;万里长空,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像赤红的鱼尾色。
诗写到这儿整体都是挺正常的,景色也怡人的。但后两句”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却让他和我们都百思不得其解了,月亮都已经消失了,马上就要天亮了,江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火炬,那火焰照在山上连栖息的鸟儿都惊醒了。
这时诗人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惆怅,他归卧僧舍,对江心那非人非鬼的炬火百思不得其解。这一段”是时江上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二句,既交代时间背景,也是为江心炬火的出现作铺热和渲染,因为满天深黑预示将有不寻常的事物出现。”江心”四句作者自注谓:”是时所见如此。”炬火,本指点燃的火把,这里其实是指山林水泽在月黑之夜闪现的野火,这种特异现象古人称为”阴火”。
后世脑洞大开,有人说这是虚构,不可能有这样的景色,但苏轼当年为了防止有人这样说,还在此句后特意加了一句”是夜所见如此”。也有人认为他看到的是一种荧火,古代也有不少这样的描述,但一般的荧火应该没有这么壮阔。传到现代,不少网友甚至怀疑东坡是不是看见了”外星人””UFO”降临地球。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他回到住处都已经睡下了,还在想到底看到的是什么。实在没想明白,东坡只能认为那是江神对自己的提示,让他早点辞官归田。不过了东坡毕竟是顽皮的,他还是像江神解释了一下,”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是说可惜自己家没有田产,想回也回不去呀。最后四句点明题旨,收束全篇,而与中间一段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苏轼的这首古诗波澜壮阔,变化多端,气势纵横,想象丰富,语言奔畅,而且结构巧妙,首尾呼应,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是苏轼七言古诗的代表作。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