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的故事
选自—庄子-养生主
原文节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xū)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hé)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chù)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
解析:
厨师为文惠君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依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牛的皮骨分离的声音哗哗作响,到插进去,霍霍有声,就像桑林舞乐的拍子,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如同一个厨师一边宰牛,又一边跳舞的感觉,很放松的感觉)。
文惠君听后说:“啊,妙呀!你是如何有这样厉害的技能的呢。”厨师放下刀对文惠君说道:“我的爱好已经到了道的水平了,已经远远超过了技术范围,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这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就已经不是了这样完整的牛了而是可以看到牛体的结构部件,而现在我完全凭心神去接触牛而不是用我的眼睛去看,我的感官虽然已经停止了,但是我的心神在活动,我依照牛天然的生理结构把刀砍人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然后顺着它本来的构造劈开,我的刀连它的骨头都没有碰到。
在我们这一行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换把刀,因为要拿刀来割断牛的筋骨,技术一般的呢,就每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老是砍牛的骨头,而我这把刀用了19年了,所宰的牛也有几千头了,但是刀刃锋利得就像是刚在磨刀石上刚磨过一样”。当遇到很难下刀的地方,我就心神专注集中到一个点,然后把动作慢下来就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不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念,下手非常轻,只要一动刀哗啦一声,牛的肉和骨头就分开了,就像泥土一样散落到地上。
赏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是新手,像是专门砍牛骨头的技术菜鸟,总会不断的和这个世界硬碰硬,伤痕累累,筋疲力尽,你要知道这样是很正常的;而你看到技术越高明的人能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用什么姿势和工具,能够做到毫不费力的操作;这难道他们是天生如此吗?当然不是,你现在经历也是他们曾经经历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厉害呢?这一定也是一万个小时定律,都是刻意练习出来的,如果你让一个文学大师去宰牛,他也没有老办法一下子就能像庖丁师傅一样技术娴熟,所以“技术”很重要。想要达到道的地步第一需要先做好术的功课。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