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原文 及赏析)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读这首诗的时候 ,脑子里不由自主浮现出一副蔡志忠漫画式的图像 ,简简单单的笔画构造 ,图中 ,只有孤山一座屹立 ,雾气山腰环绕 ,一群高飞的鸟儿渐行渐远 。这是一首非常简单的诗,没有太白诗中常见的壮阔浪漫笔调,绚丽大胆的想象 ,没有惊心动魄的夸张 ,只是平平静静的二十个汉字,却奇妙地勾勒出了一副清爽的白描 。氤氲出一种水墨画的意境 正是这种简单到极致的美,却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淡淡的,却始终萦绕心间,挥洒不去的感觉。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李白秋游宣州之时 ,距他被迫于天宝三年离开长安已经是整整十年 了。十年一觉 ,大梦黄粱 ,长期的漂泊生涯让李白尝遍了人间沧桑 ,看透了世态炎凉 。也许正是 “绚烂之极 ,归于平淡 ”。才使得惯于浓墨重彩 ,挥毫而就的李白晕染出了这首轻巧的小诗。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看似在漫不经心地描写眼前之物,实则却暴露出诗人惶惶的孤独感。寥廓的天空静默无比,唯一能带来一丝生气的鸟儿却唧唧喳喳的匆忙飞去,巨大的浮云卷起 ,快速地掠过李白眼前 ,却也不愿多做停留,万物皆舍我而去。此时此刻,李白也许想起了曾经和自己把酒言欢的朋友 ,如今各奔天涯,也许想起了曾经和自己耳鬓厮磨的恋人 ,现在云海相隔,还有自己想要倾心侍奉的君主 ,却如隔云端 。有情之物的无情 ,让他心中升起了无限的孤寂之感。

还好 ,还有那自太古以来就屹立于斯的敬亭山默默地守候着我。诗人只用了一个“看”字,就将敬亭山人格化了 “有情之物,各有所趋,避我而去 ;唯敬亭山不舍我而去,无情者反最有情乎?”此时此刻,与李白相看两不厌的却是这座亘古无语的敬亭山,以山的有情更衬托出人 的无情。同时,李白也写出了自己怀才不遇,横遭冷落的心情。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综观全诗,诗人“独”坐,“独”为意境之“独”。所谓 “境生于象外”,此时李白面对的不是具体的“象”(山、鸟及云),而是将身心融入到境界之中。“有境界自成高格”:鸟是鸟,山是山,云是云,这是表层的“象”;呜非鸟,云非云,山非山,这是深层的 “意”。“景与情,意与象,隐与秀的交融与统一”方能自成境界。

全诗笼罩在一片静寂之中,鸟声消除后的清静,云彩消失后的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既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也暗示出诗人“独坐”已久,为下联 “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而下联的“只有”承上联的平淡恬静,更传达出意境之“独”。而在这种静谧的场景之中,李白与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似有千言万语欲倾诉,却不知从何说起。法国思想家卢梭曾有这样一段名言:“唯独在这些孤独和沉思默想的时刻,我才是真正的我,才是和我的天性相符的我,我才既无忧烦又无羁束。或许,孤独就是天才的宿命吧!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