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吞蝗(原文 翻译)

  唐太宗吞蝗

  原文

  贞观二年①,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②视禾,见蝗虫,掇③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④。尔其⑤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⑥谏⑦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⑧移灾朕躬⑨,何疾之避?”遂⑩吞之。

  注释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唐太宗的年号。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掇:抓取。

  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

  其:如果。

  遽:立刻。

  谏:规劝。

  冀:希望。

  躬:自身。

  遂:于是。

  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大量孳生。唐太宗进入园林查看粮食的情况,看到有蝗虫,捉了几只咒骂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粮食,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算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唐太宗准备把蝗虫吞下去,周围的人急忙劝阻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唐太宗说道:”我所希望的就是把百姓的灾难转移到我身上,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于是就把蝗虫吞了。

  文化常识

  说”京师”:历朝历代都有国都,那是帝王朝政的地方。一般称”都”,如”唐都于长安”。亦称”京师”、”京”、”京城”、”帝京”、”国”等。上文中的”京师旱,蝗虫大起”,意思是都城发生旱灾,蝗虫大量孳生。又如,《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国”即离开国都。《左传》上多见”国人”,实际上应指国都的人,而非全国百姓。

  人物介绍

  李世民:(599年—649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