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夜
——唐•杜 甫
今夜鄌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①鄌(fū)州:今陕西富县。
②闺中:指“闺中人”,即妻子。独看:一个人看。
③遥:指长安至廊州相去甚远。怜:怜悯。小儿女:小孩子。
④未解:不懂得。忆长安:怀念长安,这里指怀念身在长安的人。
⑤香雾:带有脂粉香的雾气。云鬟(huán):乌黑如云的头发。
⑥清辉:指月光。玉臂:洁白如玉的臂膀。寒:感到凉意袭来。
⑦虚幌:薄而轻的帷幔。
[知识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他曾在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附近的少陵居住,所以世称杜少陵:又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世称他为杜工部。杜甫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赢得了“诗史”的称誉。他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参考]
这首诗是诗人被叛军捉住,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诗人望月思念写下的著名诗作。全诗描绘了诗人长安望月产生联想,想象出妻子如何独自看月的情景,抒发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诗人感念共患难的妻子,不说自己看到长安月,千言万语想对妻子诉说;而是设想寄居鄌州的妻子望月怀人,久久不能入睡。整首诗就是在这种推测、设想中展开的。妻子是和儿女一起生活的,诗中却说是“独看”,这是因为以前他们曾经“同看”过,还因为妻子的心事,眼前的儿女年幼无知,无法理解,更不会替母亲分忧–诗的下面两句对此作了解答。颈联是对妻子望月怀人形象的描绘。“云鬟湿”“玉臂寒”,既表现了妻子的外貌特征,又说明“独看”时间之长、思念深切。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诗人不免伤心落泪,想象中妻子也在落泪。两地看月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最后两句以希望作结。“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清晰可辨。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借助想象,抒发了夫妇离别之情。在诵读时注意,感情低落,语调低沉。注意“独”“怜”“忆”“泪”要重读,把诗人的惆怅、愁思表露出来。适合单人诵读,最好配上伤感的乐曲伴奏。
今译
今夜的廊州月光当一样皎洁,
妻子一个人大约正对月凝神。
可惜两个孩子年龄还很幼小,
难以理解母亲挂念长安之情。
夜深了雾气大概湿了她两鬟,
月光下她的双臂会觉得寒冷。
什么时候才能依偎在帷帐里,
让月光把两人脸上泪痕照干。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