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原文 及赏析)

上李邕

唐代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701年-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20岁左右,游渝州(今重庆)时谒见刺史李邕,期间不拘俗礼、放谈高论,使李邕很不悦,对李白不屑一顾。年少轻狂的李白怎肯善罢甘休,作此《上李邕》,予以回应。

虽然此时李白才刚刚出道,但这首诗却极具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色彩,也充分表现了李白的个人性格和处世原则。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庄子·逍遥游》中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沧溟指大海。前四句意思是大鹏可乘风而起,直冲云霄九万里,即使让风停下来,其翼也可在海面掀起万重波澜。李白充满幻想、非常自信,在诗中以大鹏自比,告诉李邕,你别看我年轻,可我满腹才学,终有一日将大鹏展翅,成就一翻伟业。初出茅庐的李白多么狂放自信,隐约已经看到了自己光明的未来。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前四句李白沉浸在想象之中,后四句转入正题。世人指世俗之人,这里也暗指李邕。“殊调”、“大言”指李白的那些不凡言论和豪言壮语。意思是说我的宏大抱负不被那些凡夫俗子所理解,还常常遭到耻笑。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宣父犹能畏后生”是指孔子《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丈夫:古代对男子的通称,这里指李邕。这两句意思是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这两句对李邕又是揄揶,又是讽刺。当时李邕已是名闻海内的名士,李白前去拜谒,但结交原则是“出则平交王侯”。但李邕却对他态度轻蔑,李白毫不客气直言回敬。

李白少年成名,10岁通读诸子百家著作,15岁观奇书、学剑术,18岁就学仙人隐居。开元15年,26岁的李白在湖北安陆小寿山隐居时立下了终身志向,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写到:“…不屈己,不干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然后浮五湖,戏沧洲…”。总的意思就是不委屈自己,不求取别人,以真才实学辅佐君王成就大业,也就是他后来经常提到的“济苍生”、“安社稷”,然后功成身退,名垂青史。

李白一生颠沛流离、境遇坎坷,但从未改初心,始终在按照自己的人生志向和人生态度,苦苦追寻着那宏大的理想抱负。他恃才傲物,不愿走普通士子科举之路,希望以才学名满天下,坐等天子点名召见,然后施以经纬手段指点江山。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朝上有皇帝唐玄宗贪图享乐、无心理政,下有奸臣当道、朝政混乱,他的理想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终究无法实现。

公元762年,李白这只耀眼的金色大鹏,满怀生不逢时的遗憾,就此陨落。但他留下的上千首不朽诗篇将永世传颂,也同样实现了他名垂青史的夙愿。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