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祖咏,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也有诗中有画的特点。
这是一首应考诗,按规定是要写十二句的排律,祖咏只写了四句,不写了。考官很欣赏,要求他写满十二句。但诗人认为意思表达完了,不肯接着写。因为字数不够,考官没有录取他,但这首诗千古传颂,成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作。从诗题可以知道这是写远望终南山的余雪。为什么是余雪呢?因为唐朝会诗考试时间多在农历二月春季举行。这个季节的终南山积雪已经开始融化了,所以诗人看到的是余下的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终南山位于长安南部,所以从长安城看到的是终南山的阴面,此时终南山的阴面山岭一片秀丽,“浮”字是说云层萦绕在山顶,这样山顶的积雪看起来就像浮在云端之上一样。这两句把终南山的秀丽和险峻完美地展现了出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霁色”,表示写的是雪后初晴的景色,“暮寒”则说明是夕阳西下时的景致。树林的顶端被夕阳照射得明亮无比,但很快太阳就会落入地平线以下,诗人不禁感觉到长安城中也因傍晚来临而变得更加寒冷了起来。现代物理常识也告诉我们融雪天是吸热的,所以融雪天气温比下雪天气温更低,加之天色渐晚,就更觉得冷了。后两句从视觉转到感觉,把余雪融化时所带来的寒气描写得极为传神。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2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