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名句的诞生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1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2?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梦李白·其二
完全读懂名句
1冠盖:冠服和车盖。此指京城的达官贵人。2网恢恢:天理宽广。
浮云总是在天上飘动,游子已很久没有消息。一连三个晚上频频梦见你,足见你对我的真挚情意。每次你都匆匆辞别离去,苦苦道说来此一趟的不容易。江湖一路风波险恶,唯恐你的舟楫翻覆。看你出门搔弄白头的表情,宛若辜负你平生志向。达官显赫的人满遍整座京城,只有你一人憔悴不得志。谁说天理恢宏广大,年老的你反倒还要受到牵累。千秋万载能留下人的功名,但寂寞孤独却是人死后的事。
名句的故事
《梦李白·其二》为五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这是诗人一连数夜梦见好友李白,从起初对李白流放蛮荒之地的忧虑,逐渐转为对李白一生坎坷际遇的同情。
梦中的李白,总是在出现后立刻仓促离去,杜甫一想到李白这趟流放之途,湖深路遥,唯恐其遭遇不测,尤其频频梦见李白,使诗人心中更加忐忑。回想梦境中的李白搔弄白头的为难神情,似乎在说今生的壮志未酬,尤令杜甫深感痛心的是,满遍京城充斥富贵显赫之人,为何只有李白一人独自憔悴?若是天理恢恢,怎让李白如此杰出的人才一生不受重用,到了年老还得枉受牢狱牵累。人的盛名固然可以千古流传,但对死去的人而言,那些名声对他们又有什么意义?显然杜甫在乎的是人生在世的有限光阴,至于死后盛名,不过是生者对亡者的追忆,亡者早已无法有所作为,只能任其魂魄在寂寞中飘游。
全诗除表达对李白才华的高度推崇,同时也为李白的不幸遭遇发出愤慨之鸣,所谓“斯人独憔悴”的“斯人”,虽明指友人李白,其实也隐含杜甫自身怀才不遇的黯然心声。
历久弥新说名句
杜甫《梦李白·其二》中“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两句,诗人以对衬之笔,写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境,前者写长安京城,到处可见豪门贵族的得意奢华,后者写李白独自一人的憔悴身影,两相映衬,形成强烈对比。
《楚辞·渔父》描写战国时期的楚大夫屈原,受到小人离间,不为楚怀王所用,并将他放逐,当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地吟游江畔,被渔父认出他就是“三闾大夫”,忍不住上前询问,为何如此不成人形?屈原回答渔父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说明自己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君主又不明其忠,以致流放于此。终日忧心悲痛,导致屈原面容憔悴、形体枯槁,最后他选择宁可葬身江鱼之腹,也不愿再蒙受世俗尘埃。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是曹魏时期的文学家兼音乐家,其《咏怀诗》写道:“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意指繁华终有衰落的一天,就算是高大的殿堂,也会因主人的衰败变成杂树丛生之地。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从荣盛到零落的过程,昭揭官场政治也是由盛而衰,表现对生命难以保全的戒慎态度,这也是作者身在局势诡谲的魏晋之际明哲保身的避世箴言。
清初词家纳兰性德,其《金缕曲》下片写道:“情深我自拼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词人自认多情,所以不顾痛苦憔悴,也要奋力转告叮咛他人,人间美好事物经不起一点折腾,如同香易焚尽、玉易破碎,有时反倒羡慕那些耽溺喧嚣声色之徒,成天醉生梦死,也就不知沉痛之苦。词中以“软红尘里客”的糜烂,对衬“我自拼憔悴”的孤高,正因作者无法苟同世俗靡风,相对造成其疲惫不堪的憔悴形貌。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