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老病死,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总会有着不同的想法。但是对于《酬乐天咏老见示》中的刘禹锡来说,则是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的。固然刘禹锡到了晚年,已经有了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好的一面,但是刘禹锡却也深知自己,换来了处世经验丰富、知道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好的一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这首《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首先,诗的开篇“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刘禹锡其实抛出了一个古今中外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即养老。它的意思是说,哪有人不忧虑衰老,老了后又有谁来怜惜、关心。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怕自己老了后无人养老。紧接着的四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便是刘禹锡老了后发现的不好的一面。
即身体日渐消瘦,衣服的带子越来越要收紧了;头发逐渐变得稀少,戴正的帽子不时就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也早早就搁置了起来,不是不想看,而是为了爱惜眼睛;为了延年益寿,常年还要艾灸。由此可见,刘禹锡深知自己老了后,不好的地方,就是体衰多病。对于这点,即便我们未曾亲身体验过,但是透过爷爷奶奶,或者父母的情况,相信也会深有感触。
接下来的四句“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则是与前面四句相反,主要是写了年老后好的地方。即因为年龄大了,所经历的人事多了,看待问题自然也就深广了起来,所以仔细想起来,年老它也是一件幸事啊,只要我正确对待衰老,便可以心情畅快。其实诗到这里,主要说的就是年老有利有弊,具体要看每个人的态度。
而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便是刘禹锡的态度,即不要说天色晚了,太阳的霞光照样可以映红天。由此可见,面对自己的体衰多病,刘禹锡是积极乐观的,即便是身处晚年,也要用最后的时间发光发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老当益壮,老有所为。总的来说,刘禹锡晚年写下的这首诗,他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是让人受益无穷的。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