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长安十年期间就不停地想到李白,他不是“怀”,就是“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再也没有直接得到过李白的消息……此后,李白因为参加过永王李璘幕府的工作,而李璘是被判定企图夺取皇位的人,于是李白逃亡彭泽,随后被捕入浔阳狱,他中途曾经度释放,但最终在758年长流夜郎,这个时候,杜甫收到的是李白各种不同的消息。李白此后泛洞庭,穿三峡,游巫山,当杜甫从洛阳探亲回到华州时,也就是759年春未夏初,李白得释,但是杜甫得到的杜甫消息却是生死未卜的消息,甚至他收到了李白在夜郎途中已经堕水而死。于是杜甫一连三天梦到李白,心中痛苦,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后来杜甫去了秦州,大概到秦州时,杜甫终于收到了李白遇赦的消息,杜甫非常高兴,于是写了一首诗,就是《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全诗如下: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如果我们了解李白(可以看一下张大春先生的《大唐李白》),这首诗简直就是杜甫写的《李白传》。
诗题里的李十二白指的就是李白,唐人以族兄弟排行称呼人,比如韩愈是韩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等。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这里的“狂客”,指的贺知章,贺知章是越州永兴人,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李白初到长安时,乍读李白之诗的贺知章大吃一惊,称他为“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笔一落下,就让风雨震惊,李白的诗一旦写成,就让鬼神哭泣。这其实还是典出贺知章,他见了李白的《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李白的诗写得太好了,让鬼神哭泣。“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李白因为贺知章的赞叹而天下闻名,汩没,指的是埋没,以前的困顿、失意自此一并扫除。“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承殊渥,受到特别的恩惠,李白被玄宗召为供奉翰林,这是特别的恩惠,他的诗流传下来的,都精妙绝伦。
(贺知章诗意像)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唐玄宗曾经泛白莲池,在饮宴高兴的时候召李白作序。“夺袍一典:《唐诗纪事》里记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宋之问,这个故事在讲宋之问的诗的时候专门说过)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这里用这个典故说李白在皇家赛诗会上夺魁。“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李白经常被召到皇宫深院,由此青云直上。“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李白的乞归其实是迫不得已的,他当然是被权贵们逼迫的,但他仍然得到了皇帝的深深期许,所谓赐金放还,让李白归去,又赏赐金银。遇到我杜甫之后,我感觉到前生注定般的亲近感。“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这几句是与李白交游的过往,我与他相遇后,他没有辜负寻仙求道的志向,也获得了在官隐之间人身的安全,我们夜里在梁园饮酒起舞,春季则在泗水纵情吟唱。
(京剧:击鼓骂曹中的祢衡)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李白虽然才华超群却没有用武之地,虽然道德崇高可惜却无人理解。“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祢衡是汉未名士,素有文采和辩才,但是性格刚直高傲,李白跟他很像。原宪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这两句举了两个历史名人来形容李白的品性。“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做官谋求生存还没有做到(李白受聘永王是为生活所迫),就换来了无数的诽谤。“薏苡谤”是个典故,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阯后从南方运来薏苡种子(很像明珠),打算在北方种植,但被进谗的人说成了交战时收贿的明珠,结果让自己和妻儿蒙冤。后来“薏苡之谤”比喻被人诬谄,蒙受冤屈。李白被权贵们排挤,诽谤当然是频繁的。当然也说李白受聘永王不过是为生活所迫,有人说他得了永王的重赂,纯属诽谤。诗人极力将李白入永王幕的政治色彩冲淡,在为李白开脱。
(薏苡仁)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前面两句:李白从至德二年(757年)冬开始流放,还没到夜郎,到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在渝州遇赦,还憩江夏。又取道岳阳,南赴苍梧避祸。苍梧是指湖南零陵、九疑山一带的山,与五岭接壤。因格律关系,杜甫将时序倒置。避祸苍梧和长流夜郎换了顺序。后面两句:西汉贾谊谪居长沙,屋中飞来鵩鸟,自认为交了恶运,忧郁而死。李白当时作《放后遇恩不沾》:“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贾生才?”李白在诗里自比贾生,诗人因此亦以贾生比拟他。李白卧病当涂以手稿付李阳冰时,作《古风·大雅久不作》压卷,诗中说:“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自比孔子,自伤道穷。“独泣向麒麟”,用的是这句诗意。
(苏武牧羊)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说完李白的遭遇。杜甫开始发议论,抒感慨。他借苏武终于归汉(他曾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和夏黄公不事暴秦(夏黄公秦时曾为朝庭的博士,后来回故里隐居)的典故,说明李白不会真心附逆。借穆生辞别楚王刘戊的故事,说明李白能够自重,永王也并未任用他。汉代邹阳曾为梁王门客,遭谗被囚,后以“梁狱”喻冤狱、被谗害。以上这几句,全部用典,读起来就不易懂,没法不用典,因为涉及朝事,他要有所避讳。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是说当时因为事理难明,李白被判服了流刑,那么,如今谁来替李白去把这些道理去向朝廷陈述呢?“谁将此义陈”用反问,把无人仗义执言的感慨表达了出来。“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最后这四句是结束语,晚年的李白犹自吟诗不辍,希望他能早日康复,多作好诗,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书朝廷,让朝廷了解事情的真相。写这首诗时,李白正在当涂养病,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也有希望李白早日康复,振作起来的意思。
杜甫写这首诗,总结与讲述了李白的一生,是传记式的诗歌,传记文学当然有作传者的视角,他替李白不平,替李白辩白,基于对李白伟大人格的认可与发自心底的崇拜。《唐宋诗醇》里说:“‘笔落惊风雨’,白实不愧斯言;‘诗成泣鬼祌’,甫诗乃可勺之。孟棨曰:杜赠白二十韵,备叙白事,读斯文尽得其故迹。杜逢禄山之乱,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诗史’。”这是最早的“诗史”说法的出处,后世纪念杜甫,称他的诗为“诗史”,就起源于他写李白的这首诗。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