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李清照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说:
古时候,未婚少女“三步不出闺门”。
只有到了元宵节,才能结伴出门看灯、游玩。
少女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纷纷盛装打扮。
头戴翠冠、发簪雪柳,笑语盈盈地走上街头。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说:
元宵这晚,于漫天花火间偶遇,在花前月下海誓山盟。
无数青年男女借此机会,擦出了爱的火花。
因此,诗人余光中称,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说:
相传唐代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
元宵当日,玉帝命魏征监斩龙王,救黎民于洪水。
民间有耍龙灯的习俗,以此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说:
古时候,朝廷实行“宵禁”政策。
夜间出门称为“犯夜”,要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
元宵节前后,朝廷特许开禁三天,称为“元宵驰禁”,也称“放夜”。
城门不关,打更人不催,百姓彻夜狂欢。
诗曰
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
南北饮食差异,在元宵节再次体现: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无论哪种称呼,都寄托着中国人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元宵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说:
春风无限,彩灯迷人,精心打扮过的女子纷纷出来踏月观灯,听歌观舞。
在这样的大好春光中,如果不能展颜一笑,岂不是辜负了这美景良辰?
元宵煮浮圆子
周必大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说:
元宵,最早叫“浮圆子”。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后改称“元宵” 。
全家人一起分享一碗元宵,象征着财源滚滚、幸福团圆。
上元竹枝词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说:
桂花裹着核桃仁,颗颗香甜;
用井水淘洗过的江米,粒粒光洁。
这首诗讲了古人制作元宵的过程。
踏莎行
毛滂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说:
雪落一地,院子里的梅花开了。
花与月映着灯光雪色,天上的神仙看了也羡慕。
观灯乐行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说:
正月十五,拜紫姑。
古时“男主外,女主内”。
紫姑主管家中的两件大事:采桑养蚕,生儿育女。
女性多在这一天纪念她,希望家中人丁兴旺。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说:
元宵节,又称“灯节”。
张灯、挂灯、观灯、闹灯,几乎是全国的风俗。
据史书记载,点灯之俗始于汉代。
每到正月十五,士庶之家一律挂灯,城乡之间灯火辉煌,昼夜皆明。
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灯火彻夜不息。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
一时天上著词声。
说:
元宵节这天晚上,万家灯火通明。
京城中热闹非凡、给人以震动之感。
歌儿舞女一同唱跳起来,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一直传到天上。
浣溪沙
姜夔
春点疏梅雨后枝,
翦灯心事峭寒时。
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
玉笙吹彻夜何其。
东风落靥不成归。
说:
元宵当日,民间有“走桥”“散百病”的习俗。
这天晚上出门散步,要逢桥必过,祈福祛病。
在春季的融合天气里,多出门走走,的确可以延年益寿。
鹧鸪天
晁端礼
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
何须更待元宵到,夜夜莲灯十里红。
说:
万家灯火,车水马龙,午夜笙歌。
元宵节给人的印象,就是热闹繁华。
过了元宵,年才算正式过完了。
人月圆令
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说:
元宵节除了赏花灯,自然也少不了猜灯谜。
人们纷纷涌上前去,开动脑筋,不管猜到猜不到,开心最重要。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