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成语释义、出处和典故)

【成语名字】高山景行

【成语拼音】gāo shān jǐng xíng

【成语释义】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崇高德行,也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出处】西周《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成语典故】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孔子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

孔子3岁丧父,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牧场的“乘田”,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孔子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齐景公曾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而作罢。孔子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54岁时,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孔子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后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转而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直至公元前479年去世。

到了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史记时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意思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虽然不能达到上面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成语寓意】

百行以德为首,为人以德为根,从政以德为本。司马迁说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虽然不能达到上面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梁启超说过:“信仰是神圣的,信仰是一个人为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则为社会的元气。”即便人们达不到圣人般的德行,但只要向着圣人的方向努力,尽职尽责、勤勤恳恳,最终也一定会有良好的社会评价。

高山景行(成语释义、出处和典故)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4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