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泓之战的故事

(一)形同儿戏的战争发生在宋国

两军交战,一方已经排成行列,摆开阵势,另一方没有完全渡过河,指挥者不让进攻;另一方完全渡过了河却没有摆好阵势,指挥者还不让进攻;等到另一方真正准备好了,开打,自己却一败涂地。这样愚蠢的事情不是编出来的故事,也不是有人在故意讲“奥林匹克精神”,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真实的战争——宋楚泓之战,指挥者是宋襄公。

春秋前期,有一段时间中原没有霸主,力量并非强大的宋襄公企图称霸;南方强国楚国也想争霸中原,双方在泓这个地方展开战争,却发生了上述的愚蠢的事情。

本来战争开始时,宋军处于有利的地位,可以抓住时机击溃楚军,但是宋襄公欲以假仁假义笼络诸侯,竟然发出“不鼓(动词,鸣鼓进军)不成列”和“不重伤,不禽二毛(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的谬论,以致宋国打了败仗,损兵折将,他自己也受了伤,次年因伤而死。从前有人把宋襄公这种迂腐的主张与行动看做一种典型,称之为“宋襄之仁”。

宋楚泓之战的故事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也就是一个小国,国都商丘,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共传34君,享国829年。

宋国虽然是一个小国,却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墨子、庄子和惠子都出自宋国,圣人孔子的祖籍也在宋国。

但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二)宋国成为人们嘲弄的对象

有许多主要来源于先秦及秦汉典籍,如《韩非子》《孟子》《左传》《庄子》《史记》等,与宋国有关的成语大多是贬义,“讽宋”现象非常明显,宋国成为了人们嘲笑、挖苦、讽刺的对象。

“宋襄之仁”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其他的如成语“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尔诈我虞”“民不堪命”等,大家都耳熟能详。

宋楚泓之战的故事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孟子·公孙丑上》载:“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违背自然生长规律,苗怎么能不死呢?

《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这是表示彼此互相欺骗的成语“尔虞我诈”的出处。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常年在打仗,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宋楚泓之战的故事

作为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宋国,怎么就成为人们嘲弄的对象了呢?

国小而力微,加上内部混乱,难免增加人们对宋的轻视。自身不强大,很难赢得人们的尊重,这是普遍真理。

作为殷商之后的宋人,总保留着一些野蛮、原始的风俗习惯,如用人殉葬与祭祀等。春秋战国时期,这些风俗遭到了各国的反对,但宋的统治者无视时代的进步,不能与时俱进,死抱着那些陈规陋俗野蛮习惯不放,自然会遭到人们的反对与嘲笑。

这些对今天仍然有警示意义。

宋楚泓之战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4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