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元393年,在我将近而立之年,喜得贵子。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节选自《命子》
这一年,我29岁,有了第一个儿子。
我很高兴,借着给长子取名为契机,写下这首诗,既讲述祖辈荣光,又激励幼儿。
我出身于江西陶氏,仕宦世家,可惜家道已中落。
若追根溯源,我家的远祖是帝尧,世世代代,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到了东晋,我曾祖父陶侃是开国元勋,战功赫赫,官至大司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德行高尚,为官清廉。
所以我的儿子出身时,我便为幼儿取名为俨,意为庄严、恭敬之意。
希望儿子将来继承家风,重振祖业,做一个有才干、有抱负的栋梁之才。
从古自今,优良的家风,都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产。
人生第一次当父亲,我虽无经验,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02
公元404年,我任刘裕参军,不久辞职,闲居老家。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节选自《停云·组诗》
我天生性情恬淡,不慕虚荣,喜欢悠闲的乡村生活。
然而有了孩子,孩子就成为我的软肋。家有小儿,嗷嗷待哺,我得外出工作。
我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桓玄幕僚、刘敬宣参军等官职,都没做多久,就辞掉了。
性情耿直的人,不适合在官场混。可为了养家糊口,就算不喜欢,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干。
40岁这年春天,我又做了刘裕的参军,半年不到,也辞了。
闲居在家,便设酒待友。春雨琳琅,道路被阻,好友人未来。
我只好自斟自饮,看云,看雨,看雨中树,看树上鸟,心中盛满对亲友的思念,冷冷清清中自有一番期待。
现代有位诗人海子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我也想让你们明白,在生命的流动与静默中,人可以像植物一样,活出本真,像草木一样,活得丰美。
03
公元405年,在没有实现财富自由的情况下,我自行退休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节选自《归园田居·组诗》
41岁那年,成为我人生的一条分水岭。
这年秋天,我经叔叔介绍,去离家百里之外的彭泽担任县令。
因为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事件,我把这份才做八十多天的工作辞了。
这一事件,不过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原因是我受够了官场的污浊,以及生计套在身上的枷锁。
后世著名学者费勇这样评价我: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社会真正做了自己的人,他辞掉了官,辞掉了体制的保障,回到农村,自己养活自己。”
我辞掉的,不仅是县令一职,更是违背天性的生活方式。
这世上,有人辞官乘舟归田园,有人披星戴月赴远方。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生活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值得坚持的。
世人扮演家长、子女、配偶,同事这些人生角色,却常常忘了自我。
认识自己,成为自己,属于生而为人的根本职责。
41岁前,我委曲求全,混迹官场。41岁后,我安贫乐道,辞官归隐。
04
公元408年,辞官后的我,耕作田园,教养子女。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责子》
这首诗,我写的是家庭生活,是我一百多首诗歌中少见的一抹。
人到中年,做事力不从心,我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出人头地,重振门楣,光宗耀祖。
但我冷眼旁观孩儿们,一个个都不太有出息的样子:
长子阿舒,十六岁了,懒惰得很;
次子阿宣快十五岁了,心思还不在学习上;
三子阿雍和四子阿端,都十三了,还不识数字;
小儿通儿,九岁了,只知道吃吃吃。
唉,这群顽童……
我是责子,也是爱子。是殷殷期盼,也是顺其自然。
后世有位狂生苏东坡也曾为幼儿写过一首诗,他希望孩子朴鲁一点,愚钝一点,一生无灾无难,顺顺利利地谋个一官半职。
想来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平安,快乐,有所作为。又都喜欢把自己未能成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若成,幸也;未成,命也。之于我,也是如此。
05
公元408年,住宅失火,我与家人宿于舫中。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节选自《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我44岁时,流年不利。
秋天,一阵风,一场火,将我的居所烧个精光,还好家人幸免伤亡。
门前有只舫舟,于是我将它倒扣过来,既遮阳,又挡雨,一家人暂时住在船下,像一群寄居蟹。
迢迢秋夕,亭亭月圆。果菜复生,惊鸟未还。面对这番晚景,我沉思良久,想起前程往事,也进行自我审视。
目前这种生活,是自己选择,所以无悔。同时我决定,该赏月赏月,该睡觉睡觉。活在当下,才是王道。
“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有此心境,才能成事,才能真正做到随遇而安。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诗歌、书籍、美酒、古琴、落日、巧云、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用来自渡的小舟。
06
公元410年冬,移居南村,遇上一群好邻居。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节选自《移居》
选择安居之地,有人只看房子,有人在意风水,我最关心的是人文环境。
旧宅失火两年后,我迁居到了南村。这个心愿,其实已在我心里盘桓多年,现在终于成为现实。
不为别的,只因为这里的人心地淳朴,大家可以坦诚交往,一起喝酒,结伴登高,聊聊各自生活中有的没的。
读到好文章,还能一起欣赏,遇到麻烦事,愿意一起研究。有事各自忙,无事长相思。
感觉搬到这里,就像走近了桃花源,能过舒心日子。
《菜根谭》有言:“交友需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若说人生有意义,那么这意义,相比追求功名,迎合他人,更应该是成为自己,与喜欢的人事在一起。
人生匆匆,与其在错误的地方趋炎附势,不如择善而居,随喜而安。
07
公元414年前后,安居南村,饮酒作诗,感慨岁月蹉跎,人生无常。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节选自《杂诗》
谁能想到,我这位归园田居、修篱种菊的佛系大叔,曾经也是一位意气奋发、豪情万丈的有志少年?
二十来岁时,我做着光复中华的英雄梦,为此漫游四海,一人,一壶,一剑。
现实总有太多无可奈何的无情剑,将年轻人的理想雨打风吹去。
时光忽忽,风雨催人,不知不觉我已进知命之年。
50岁的本陶大叔我,家贫年衰,无所作为。
想起那份没落的理想,悔恨油然而生。
对自己,我发出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哀叹;对别人,给出珍惜光阴、勤奋好学的勉励。
后世有句电影台词是这样说的:
一个人年少时,展望未来,觉得一切很近;当一个人老了,回望过去,感觉一切非常遥远。
远远近近,来来往往,人生如昙花一现。
努力过,追求过,成或败,方不负此生。
08
公元416年,闲居寡欢,种田,饮酒,哲思。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节选自《饮酒·组诗》
这首诗,是写鸟,也是写自己。
离群的小鸟,黄昏里徘徊良久,在青松上找到托身之所。疏狂的我,不愿同流合污,宁可回家种地。
栖栖独飞,是因为在周围找不到同类,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从容,不依附,不苟且。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王维,是孤独的。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的李白,是孤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孟浩然,是孤独的。
人生而孤独,有些人竭力逃避,有些人坦然接受。
后世有本书《自在独行》中也写道:
“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做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真实的孤独,好过虚假的热闹。
09
公元426年,卧病在床,生活极困难,不受嗟来之食。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节选自《有会而作》
有道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
人进花甲,本应安享晚年,怎料我先是遇上灾荒,后又卧病在床,生活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有一天,江州刺史檀道济前来探望,有请我去他手下当差的意思。
但因志不同、道不合,我拒绝了檀道济的好意,还让妻子将他带来的慰问品退还。
即便贫病交迫,从未怨天尤人。即便生活困顿,也要励志守节。
做人,再苦再难,骨气不能丢。这是我最后的倔强!
正如后世的叶嘉莹先生对我的评价:
在精神上,陶渊明掌握了 “任真”的自得;在生活上,他掌握了“固穷”的持守。
因此,他终于脱出了人生的种种困惑与矛盾,而在精神与生活两方面都找到了足以托身不移的止泊之所。
从世俗角度来说,我无疑是个失败者。
跳出世俗层面,谁又能说我不是一个大写而高尚的人呢?
10
公元427年,卒,时年63岁。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拟挽歌辞·一》
这是我最后的诗作。
窗外,秋风萧瑟,我感到自己即将远行,便为自己写下挽歌与祭文。
诗文中,我想象死后的情形,亲友们痛哭流涕,出殡时凄凉哀伤。
我安慰大家不必过于悲伤,因为我知道生死是怎么回事——
人生飞逝,像一道闪电,像借住旅馆,而死亡是回去,是归于生命的本来。
因为遵从自己的意愿活过,所以没有遗憾。若说遗憾,那就是酒没喝够呢。
这种达观中的小幽默,谁懂?
人之所以畏惧死亡,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
儒家说生死有命,佛家讲生死轮回,道家说方生方死,现代物理学提出能量不灭。
其中相通点,正如诗人雪莱的一句诗:“我变化,但我不死。”
认清了死亡,才能坦然地活着。
活好每一天,才能无悔于死亡。
我坎坷一生,依然率真而活,这源于我通达的人生观,也暗合我另一篇诗文中所写:
“纵浪大化中,无忧亦无惧。”
陶渊明这一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
出生于没落的官宦世家,幼年丧父,壮年丧妻,中年丧母,命运的暴击轮番上演。
贫寒的出身,动荡的时代,促使他从小立下重振门楣、光复华夏的远大理想。
曾仗剑游历,衣袂翩翩,做过披荆斩棘的英雄梦。
也曾踏上仕途,载沉载浮,做过兼济天下的官途梦。
人生几十年,上下求索,大起大落,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最终找到符合自己天性的生存之道,便毅然归去,且行且吟。
“梦中了了(liao)醉中醒,只渊明。”
苏东坡如是说。
苏东坡也一直想归去,作个闲人。可惜他无法像自己的偶像那样,放下放不下的东西,简单生活。
醒来后的陶渊明,坚守自我,活出本真,宁静而淡泊,勇敢而洒脱。
他用自己的故事和诗歌告诉后人:
人间沧桑,世道会变,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活下去。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49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