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的古诗4首,愿你走出半生,依然童心未泯

01

  • 童心未泯,一切皆甜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孩子的天真总是在无意中透出来。

这是一场偶遇。

诗人胡令能路过乡村,不辨路途,四处张望,只看到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在学钓鱼。

他坐在莓苔上,草丛相映。

胡令能走上前去,准备开口问路,孩子已经看见了他,却忙摇手,也许还挤眉弄眼做着动作。

“别说话,别吓跑了我的鱼”。

也许,胡令能也看呆了,多么天真的孩子,多么有趣的一幕。

挥毫写成诗,将童真传递了千年。

谁的童年没有钓过鱼呢?

那时,也曾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坐在清凉的草地上,抛出钓竿,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

如今,回忆起来,那时的太阳那么热,天那么蓝,时光那么美好。

童年无忧,一只小鱼,一只蝴蝶,就能让人感觉到美好。

童心未泯,一切皆甜。

童年是什么?美好的事物层出不穷,可爱和情怀深入人心!童年的美好回忆,在我们受到挫折时,可以疗伤,伴我们一生。

描写儿童的古诗4首,愿你走出半生,依然童心未泯

02

  • 童年的快乐,不需要理由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是一个聪明又天真的孩子。

夏天来了,荷塘清凉,荷花正艳。

一个孩子撑着小船,偷偷地去荷塘里采白莲花。

他小心地划着船,尽量不发出声音,他四处张望,确认了四周没有人。

他心里在窃喜,肯定没有被发现吧。

可是,他不知道,小船荡开了池上的浮萍,留下一道水面的踪迹,顺着浮萍,就可以找到他。

没有人想去打断他的美梦,只是想保留那一份纯真。

你小时候有没有做过“坏事”呢?

偷挖过红薯、偷吃过糖果、偷偷地和不能玩的人玩耍。

鲁迅的小伙伴也做过“坏事”。

十一二岁时,鲁迅和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回来的时候,肚子饿了,于是小伙伴们提议去偷蚕豆吃。

“偷”来了蚕豆,生起火来,煮着吃了,很普通,却让人难忘。

后来,鲁迅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童年的所有寻常事物,待到成年后,都会发酵成美酒,织成美好的回忆,让人回味无穷。

描写儿童的古诗4首,愿你走出半生,依然童心未泯

03

  • 当完成了童年理想,童年又成了理想。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风吹起,一只小船漂进河湾,看把个小孩子忙得,以为有客人来了,赶紧跑过去开门。

一点也不怯生。

好奇、兴奋、粗疏、热情淳朴、天真可爱,好像就是遥远过去的自己的影子。

孩子是最好客的。

那一年,贺知章告老还乡。青年时离家,回乡时,已是白发苍苍。

首先迎接他的是村里的孩童,他们好奇地望着眼前的白发老翁,不认识,只能说:客人您是从哪里来的呀?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孩子的天真烂漫,会让人忍不住发笑,那是不谙世事的纯粹,也是人类真诚的本真。

小时候,我们渴望认识新伙伴,一起体验新的游戏,一起探索这未知的世界。

在奔跑中,我们渴望快快长大,像个大人一样成熟。

终于,我们长大了,成了童年的理想,可心里,又在不断地回忆童年。

在成人的世界里,童年成了理想,只是为了找回那颗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

描写儿童的古诗4首,愿你走出半生,依然童心未泯

04

  • 容易的是成为大人,难的是变成小孩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有童心的人,总是显得很可爱。

白居易悠闲地散着步,来到池塘边,看鱼儿游来游去。

不远处,有一群孩童在弄钓钩,他们准备钓鱼上来。

看着一旁钓鱼的孩子,想到自己来看鱼,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爱鱼的心,却是一样的。

写下这首诗时,白居易已经59岁了,他在洛阳安享晚年,生活愈加平淡,也更闲适。

越到晚年,越是怀念年少的时光。

因为岁月紧追,白发苍苍之际,更渴望童年,那时,我们还小,一切都还有希望。

保持童心是一件很难的事。

反之,如果一直能保持童心,则会收获比他人更多的快乐。

丰子恺就是如此。

丰子恺喜欢孩子,他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孩子们喜怒哀乐:儿子会穿上自己的衣服,装作大人;女儿会给凳子穿鞋,令人忍俊不禁。

所以,他感慨:惟有孩子,能让人忘却世间烦恼。

我们终究会成为大人,而最难得的是保持一颗童心。

用童心看世界,看到一只蝴蝶,便会开心;吃到一块水果,就会快乐,有了童心,就有了快乐。

人会变老,生活会逼着我们去成为大人,抛弃天真,变得老成。电影可以回看,童年不能重来,而拥有一颗童心是最值得庆幸的事。

描写儿童的古诗4首,愿你走出半生,依然童心未泯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4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