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欣赏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乌衣巷》。
【乌衣巷】刘禹锡 〔唐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一簇簇野花开着,冷落荒凉的野草生长着,乌衣巷口断壁残垣,只有夕阳斜挂在天空。
当年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大豪门高大厅堂檐檩上的旧燕,如今已经居住在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乌衣巷原为东吴孙权时代戍守石头城士兵的军营,由于当时的士兵都穿黑衣,故名为乌衣巷。
东晋初年,王导定居于此,后来谢家也住在这里,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令人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首两句即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眼前朱雀桥和乌衣巷的情景,但见朱雀桥边一簇簇的野花在寂静地开放着,一丛丛的野草生长着,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紧接着作者把目光转向了乌衣巷口,只见乌衣巷在夕阳残照的余晖下,已经没有了往昔的高贵与繁华。作者在这里选用了野草闲花和夕阳西下这两个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暗示了这一前朝贵族住宅区的外在变化和人事变化。当年熙熙攘攘的朱雀桥边,路上是不会长满野草的;而夕阳则是衰败的象征。作者在这里不言往昔情形,只说今日的衰败,其对比之意不言自明。人们自然就会得出其没落衰败,今不如昔的感受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时诗人目光随着眼前掠过的燕子而去,其思绪再次浮想联翩。诗人抓住夕阳西下,燕子归巢这个春晚常见景象,反衬王谢豪门的衰落,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
从前在王谢华堂筑巢的燕子,已经找不到旧居了,随着历史的演变,朝代的更迭,那些炬赫一时的豪门巨宅不复存在,旧时的燕子只好飞往普普通通的百姓家了。”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作者是要借此表明历史变迁如何迅速,王谢的豪奢是何短暂这一事实。
全诗咏史并不作一句议论,只是选用了富有象征性的景物进行描写,而把自己对历史兴衰的评判和深沉的感慨,寓含其中,做到了含蓄而有味。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5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