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出自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句: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梁绍壬
出自清朝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这里的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读万卷书”是指应该全面吸收书本知识,使自己具有渊博、扎实的文化素养;“行万里路”是指不能单纯地沉迷于书本,还必须广泛了解、认识和接触社会,并把书本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
3、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句子出处清代郑板桥《赠国子学正侯嘉璠弟》,意思是读书很多,却抓不住重点,就如同暴发户为花钱而苦恼一样。读书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学而致用。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句子出自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况的《劝学》篇。原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千里马跳跃一次不能到达十步外的举例,劣等马连续十天的努力,最终成功的原因在于它的不懈努力。雕刻木头如果停下来,腐朽的木头都不能雕刻断,不停的雕刻,就算是像金属石头坚硬的东西也能雕刻成功。
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原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需要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不努力学习就没有办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志向就不会取得学习的成就。
古人的家训,通常会将自已一生的经历、人生体验、感悟、学习思想传递给自己的子孙,希望能有后人能有所借鉴。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该句子出自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名篇《读书要三到》。三到中将“心到”放在首位,强调读书需要有上进的求学的“心”。心思不在读书上,眼睛就不会在书本上,诵读文章就就没有深刻印象,心口不一就会像小和尚念经一样,不经过脑子。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出自唐代颜真卿诗作《劝学》。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楷书吸收众长自成一体,与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全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释义:勤劳的人三更天了,还在亮着灯学习,刚休息不久到五更鸡叫的时候就又起床开始用功读书了。夜读到三更天,五更天开始晨是读书的好时光。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早点勤奋读书,到头发斑白的时候就会后悔没有及时读书。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该句子出自《汉乐府·长歌行》。上句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奔腾的河流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回头向西留过呢?如同时间一样一去不复回。年轻力壮的大好年华,如果不勤奋努力学习,当老年了就只徒留下悲伤,于事无补。
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该句子还有一个故事典故,苏轼最初写的对联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有一位老人经过,看到对联后拿出一本书给苏轼看,结果苏轼有很多字不认识,羞愧不已。于是拿出笔在对联上各添加了几个字,变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发奋学习,最终成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增广贤文》
改句子是出自《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谚语。告诫人们到实际要用的时候才后悔自己没有好好读书,读书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不知道世事艰难。勉励大家要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至于被难道。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56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