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辛弃疾词集>《满江红·题冷泉亭》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题冷泉亭》原文及赏析  

    ●满江 红·题冷泉亭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

    山木润,琅玕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鉴赏】

    作者在南归之后、隐居带湖之前,曾三度在临安做官,但时间都很短。乾道六年(1170)夏五月,作者三十一岁时,受命任司农寺主簿,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这段时间是三次中较长的一次,本词可能就是这次在杭州作的。

    冷泉亭在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下,为唐剌史元所建。白居易《冷泉亭记》说: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它不但靠近灵隐寺和飞来峰,而且就近登山,还有三天竺、韬光寺、北高峰诸名胜。词的上阕写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来峰;下阕写游亭的活动及所感。

    上阕自上而下,从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涧写起。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说山路两旁,整齐排列的高大的树木,象戴冠垂缨的官吏,气概堂堂地夹道拱立。这在修辞上是拟人手法;在句法上是形容句置在主句之前。直节堂堂,形容拱立的树木高大挺拔,倒戟而出,形成突兀雄伟的气势,并寄托了作者的志趣;第二句绾合上句,并形容树木枝叶的茂盛垂拂。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说两旁翠绿谿谷的流泉,渐次流下,声音琤琤琮琮,象神仙衣上的环珮叮噹作响一样。其意本于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这也是拟人的写法。上一层以列队官吏拟路旁树木,有气势,但读者不易领会,稍嫌晦涩;这一层比拟,由粗入细,形象自然、优美,比较容易理解。辛词才气横溢,常不择粗细,信手拈来,但都能灵活驱使,此处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下面四句,集中写飞来峰,由谁信二字直领到底。飞来峰并不高,但是形势奇矫如灵鹫《淳祐临安志》引晏殊《舆地记》说: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因挂锡造灵隐寺,号为飞来峰。岩有矫龙、奔象、伏虎、惊猿等名称,是因为远看有高峻之感。天峰飞堕地,状飞来:傍湖,指在西湖之滨:千丈,状高:青壁指山峰,承天峰堕地:开承飞字。谁信二句描写飞来峰,气势雄伟,但和起两句比较,则辞意细密,峭而不粗。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方壶,《列子。汤问》所写的海上五个神山之一。句中意思是:飞来峰象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样,可惜时间一久,沧桑变幻,现在已无人能认识它当年的来历和面貌,以补充解释、描写飞来峰作结,调子转为舒和。

    下阕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写亭边的木石。琅玕,美石;琼珠,即秋露。因秋露结成琼珠般的水点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湿润。这四句形式平列,但前后有因果关系。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上句写游亭,下句写冷泉秋天流水澄清如碧玉。

    以上几句,调子承上阕的歇拍,仍然舒和。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转写自己游亭活动,触动豪情和身世,调子又转为豪迈激昂。醉舞句写豪情,鸾凤自喻,浩歌句写感慨,鱼龙因泉水而联想。恨此中、风物本呈家,今为客。为什么醉舞还会发出悲痛的浩歌,怕歌声会使鱼龙感泣呢?这二句正可说明其内在的,复杂的原因。作者的家乡在历城(今济南),是山东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胜地,原有著名的七十二泉,其中也有叫冷泉的;那里大明湖、趵突泉附近有许多著名的亭子,如历下亭、水香亭、水西亭、观澜亭等,也有可观的美景风物本吾家,即谓冷泉亭周围景物,有和作者家乡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又会因此而产生恨呢?原因是作者南归之后,北方失地未能收复,不但素愿难酬,而且永难再回故乡。只能长期在南方作客,郁郁不得志,因而触景怀旧,便有了无限伤感。要想排遣这种伤感,只能通过醉中的歌舞,但事实上是排遣不了的。话说得平淡、含蓄,恨却是很深沉的。

    这个恨,不仅是关系个人思乡之恨,而且是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命运之恨,自然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同情。这首词由西湖景物触动作者的思乡之情联想到国家民族的悲哀,表达含蓄悲愤深广;写景形容逼肖,而开阖自然。它并非是作者刻意经营的,但是能见出作者词作的风格特点和功力。 


本文地址:https://www.caigentan.com.cn/xinqiji/5284.html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